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一二章 千般头绪(1 / 5)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这半年,李诫又是泡在工地里的,他知道事很紧急……他所接受的活,都是太子殿下迫在眉睫的活。

好在这些工坊不是殿堂,并不要求精致,李诫也知道紧在那里。将作监配合着,在钱监的工坊完工时,连同筒车也装备妥当了。

然后,苏颂张罗着把这一段时间以来,琢磨出来的玩意儿也捯饬过去,装备好了。

太子殿下了,规模生产是降低成本的唯一办法。

护卫营现在倒腾新币,苏颂觉得已经很赚钱了,可太子殿下,还差的远……

所以,苏颂也想验证一下太子殿下所的规模生产。

“殿下,军器监储备的铜,最多还能维持三个月的使用量。”

事实证明了,太子殿下又对了。

原料没变,到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工匠,所制新币相比原来护卫营,增长了五倍之多。

若单纯的将新币作为货品,确实是改观相当大。

也就是,抛去原料成本,现在的汴梁钱监,每制造一枚新币,就可能产生原来三四倍的利润。

就是铜矿……支应不住了。

“奏请朝廷吧。近段时间新币推出,朝廷也应该估算到铜矿的使用量。”

至于新币与旧币含铜不同的这种事,就不必让朝堂诸公知道了。

反正新币的精美程度不是旧币可比的,坚韧、防腐、防仿制等,都不是旧币可比的,市场认同度又高。有这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