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幸不辱使命(1 / 5)

作品:《大宋教书匠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萧德崇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

契丹国内的情况他太了解了,饥荒蔓延,虽然不至于动摇国本,但在有些比较严重的地方,居然也到了不得不派兵弹压的程度。

其实这种种迹象从先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后期便已经出现,朝中贵族不理国政,腐败堕落,醉心于田猎享乐。

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后,不但没有重振朝纲,反而变本加厉,沿着昏君的光明大道一路狂奔,导致形势更加恶化。

国内出现了如此的状况,国外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至于契丹东面的女真,本来明明是一群听话的羔羊,但随着契丹国内日益严重的盘剥,已经出现了好多次的小规模冲突。

虽然每次出现了状况,都被迅速平定,但老是这么做也不是个办法。

形势明明已经很紧张,朝中也有有识之士提出,应该改变这种局面,甚至还拿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至理名言来,但朝中的大部分人却选择了无视。

不少人心里清楚,小规模的冲突,有朝一日说不定便会变成大规模的冲突,那就麻烦了,但大局如此,谁也无力改变。

萧德崇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可他也是怒其不争。

就像目前面临的饥荒,放在以往根本都不是问题,国内的储备粮便已经能够轻松应付。

就算不这样,向大宋伸手也容易得多,哪有现在这么费劲。

现在,萧德崇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力和契丹的无能,除了黯然离场之外,已经没有了什么好办法。

在他看来,不能怪自己能力不行,只怪朋友大宋已经有崛起的趋势。

会谈结束,萧德崇面对失败,还是尽可能地保持着大辽国使者的风度。

“如此一来,大宋是要袖手旁观了?”

“哦,钟侯还想到了一个折中之法,倒是可以和萧使商量一二。”

钟粟临时想到了一个说辞,但他知道这也就说说而已,只会让萧德崇更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