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九十九章 真理越辩越明(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几天之后,高澄踏上了前往明州的长路。

这个消息钟粟也早早知道了,但他却毫无感觉,并没有因此感觉到有什么成就感。

本来这就是大宋朝廷的一种正常操作而已,就像当初苏东坡成为杭州通判的道理是一样的。

高澄的政治生命是否已经被终结,谁也说不清楚。

但钟粟却嗅到了一点,高澄的背后绝对有人在支持,到底是谁,他仍然毫无线索。

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如果仅仅是因为高澄的做法,在御史台形成了恶劣的影响,倒也未必一定要调往地方。

随便给一个闲散差事,或者干脆让回家反省即可。

这样的官员其实不少,朝廷不会停发薪水,但却没有了任何权力。

但现在的安排,如果高澄的表现还好,意味着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起码这种可行性还是存在的。

但这次事件发生后,常文越那里去没有任何动静。

常伯海现在倒是有了自己的追求,汴京大学显然给了他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

他发现,在这里他遇到了太多以往都接触不到的人,也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他的认知中,书院就是读书的地方,读书才是最常态的事情。

大家每天探讨的,应该是四书中某个观点该如何理解,或者是某句诗词的用典如何精妙,再或者就是《论语》中的某一句该如何破题之类。

可在汴京大学学习了两个多月后,他便看出了很多颠覆书生的事情。

令他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先生一点儿也不刻板,常常会因为观点想法的不同大肆争辩。

即便是老成持重的王远道,平时看起来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可如果和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定会据理力争到底,毫无博士的风范。

可是学生就是喜欢这个样子的他,他也习惯了随时接受学生的挑战。

有时候一场争辩开始的时候,不知内情的人,根本就看不出是这里面除了有学生还有先生。

至于学生之间的争论,自然会过更加激烈。

尤其像李纲这样的活跃分子,就差跳上桌子或者老拳相向了。

但争论归争论,一旦结束大家都会各行其是。

先生也不会因为争论中丢了面子而给学生穿小鞋,大家觉得,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书院。

按照钟粟的说法,真理越辩越明。

起初他们也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后来他们算是搞清楚了。

学术辩论已经是常态化的事情了,先生们如果想要给学生穿小鞋,那还不别累死?

再说,大家好像已经完全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最为正常的学习方式。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事情就是,书院七个学院的所学大相径庭。

理工学院的学生,貌似一个个都像工部的人。

他们成天手里会带着尺子之类的测量工具,甚至还会无聊到搭建一些小房子之类的,简直和过家家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