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零一章 唆使(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钟粟一出手,几名士子显然无法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暴击。

现场一副大战过后的气氛,大家都有点回不过神的样子。

“钟卿是真人不露相啊,能写出《青玉案·元夕》如此词作的人,我大宋恐怕也找不出来几个。

对了,对了,要不置一大晟府,钟卿来除大司乐如何?”

赵佶突然乐了,他本来就是看热闹的,现在居然遇到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状况,随口说了一句。

钟粟倒是知道,所谓的大晟府时至今日好像还没成立。

这其实是个主管音乐的机构,而词本来在大宋,更多地是和音乐挂钩,是以赵佶才会这么说。

北宋第一任大司乐周邦彦现在还在徽猷阁干待制,这个职位品级不低,从四品,但没有什么实权。

赵佶本人喜欢艺术,自然一下子想到这些。

钟粟领会,赵佶这家伙就是一个被皇帝耽搁了的艺术家。

赵佶说完,继续开始观灯,刚才的话,他大概有一些想法,但也是一句玩笑之词。

在一伙随从的保护之下,赵佶继续观灯。

对于这些以冰制成的花灯,别说赵佶了,所有人都觉得甚是新奇。

他们还发现一点,虽然冰灯会在烛火的炙烤下融化,但以为外界温度很低,很快又会凝结成冰,这样一来,倒是不担心会融化。

冰制成的花灯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担心酿成火灾。

大宋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救火队伍,可花灯的制作材料就是草纸绢布之类,都是容易燃烧的材质,一旦火起,就算救火队能够及时赶到,也很难迅速扑灭。

除了这些,冰制成的花灯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外观晶莹剔透,甚是美观。

再加上钟粟似乎还有办法让花灯发出七彩之色,想来也不会太难做到。

冲着这诸多的好处,让赵佶不得不考虑,来年的元夕灯会,如果用上这种经济实惠安全美观的材质,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不能全部替代,但代替一半以上还是有可能的。

赵佶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抑郁了,用冰来制作花灯,这个思路虽然新奇,但还没有到离谱的程度,可大宋满朝文武,能有这种奇思妙想的人,为什么总是钟粟呢,其他人干什么去了?

很显然,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赵佶也只能判断,这只是人和人的差别。

他突然觉得,这次的商业街之行,其实很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