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百二十七章 张叔夜遇匪(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对于军校的选址问题,钟粟原来的看法是,万一不行就找一处驻军之所,然后通过枢密院先让他们挪个地方。

虽然这样的做法有些太委屈当地驻军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军校和火器监实在太重要的了,一旦建成必定会反哺当地驻军的,或许一时不会得到理解,但时间是个好东西。

张叔夜说有一座废弃的城池,这就好办多了。

这样最多也就是建些房舍之类的,起码不至于开山劈石,成本会降低不少。

张叔夜走了,钟粟只能祈祷他听说的是事实情况,别到时候让大家空欢喜一场。

钟粟的准备工作也很顺利,有曾布这面旗号,从各部抽人是现在最主要的人物。

六部的部分精英必须为军校建设服务,尤其是工部,更是要抽调工程师级别的人物前往怀州。

既然说有煤炭,那就说明当地人应该已经发现了,就看开采的量如何。

钟粟其实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军校建起来之后,最好发展一番农业生产。

大量推广蔬菜大棚显然是很有难度的,虽然琉璃厂已经建起来了,但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可不是随便就能用到的。

退而求其次,如果有可能,在怀州照样大量种植马铃薯、甘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也是个不错的好主意。

但天子之兵毕竟和生产建设兵团不一样,那是一只奇兵,不可能老是泡在田间地头。

如此一来,那就只能发动怀州的老百姓了。

钟粟相信,有这样的高产作物,怀州的老百姓不会不认账。

虽说大宋富庶,但刚能填饱肚子和甚至填不饱肚子的人照样不少,怀州一直以来都是雷同军州,恐怕也不会富足到哪里去。

汴京大学学田的千亩收获,怀州人民可以趁机占便宜了。

听着不错,汴京大学有三千亩的学田,但最后的产出一均摊,放在大宋还是少了很多。

相对而言,大宋南方产量,所以钟粟学田中的产出,总体还是倾向于向北方普及。

其中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马铃薯和甘薯这两种作物,由于比较耐寒,水太多的并不是多好的事情,甚至会影响到口感,所以还是得在北方大量种植。

不过玉米就不一样了,在南方种植的效果同样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