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百零八章 忆秦娥(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诗会最后一轮角逐申时准时开始。

这次的主题由洪六宣读,事实上,钟粟也猜到了几分。

诗会举办的初衷是因为赵佶对汴京大学学田的风光非常喜欢,赵佶也明白,学田的成败对大宋的命运意义重大。

鉴于这些原因,最后一轮的主题自然是围绕汴京大学学田展开。

钟粟注意到,进入最后的一轮的学子只有十二个人。

大浪淘沙的生存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这十二个人只要没有什么猫腻,显然代表了汴京学院系的最高水平。

一眼看去,小雷子、李纲两个居然都赫然在列,还有一个钟粟不熟悉的学子。

这就有点意思了,赵明诚和李迥也在,这两方人现在彻底玩起了对手戏。

钟粟倒是并不在意,太学再怎么没落,但底蕴还是很深厚的,汴京大学才才一两年,而且生源差不多算是太学挑剩下的。

这样一来,想要在诗会上赛过太学一头,这种可能性近乎买彩票中大奖的几率。

不过最后一轮仅有十二人参加,汴京大学能够获得两个席位,其实已经出乎意料。

太学显然牛了很多,除了赵明诚和李迥之外,还有四人也进入了十二强。

这样一来,十二强太学和汴京大学就占去了九个席位,其他小的书院仅仅获得三个席位。

对于这样的分布,没有人觉得意外。

如果说有点意外,那就是少数人总感觉汴京大学的这三个席位似乎多了点儿。

李纲和小雷子算是汴京大学文学院的佼佼者,但知名度显然差了一些。

这时候的赵明诚虽然没有娶到李清照,但显然已经小有名气。

哪怕所写的诗词旗鼓相当,赵明诚凭借者名人效应,评委们恐怕也会另眼相看的。

最后一轮大概是为了考验一把学子们的水准,限定在主题公布后的一炷香时间之内完成诗词。

而且为了避免枪手作梗,十二人被单独安置在十二张桌子跟前。

虽然这样做显然有损诗会的形象,但为了公平,礼部最后还是这么干了。

钟粟猜测,李格非这样做,也可能是为了因为自己的侄子也参加,所以才有这样的决定。

现在几个人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时而扫视一下周围的情况。

这种乡间山野风光类的,最多还可以带些丰收要素的主题本来是很好写的。

但真因为好些,绝大多数的套路都已经被前人写烂了。

想要再写出一些新意,实在太有难度了。

当然如果只是想完成诗词,随便穿凿附会一番,别说一首了,十首八首都没有问题。

可既然是最后一轮,这是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候,谁都不会放松。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到,所有人都在限定时间完成了诗词。

这种同题材进行比较的评判显然是个技术活,钟粟知道自己没这个能耐,所以也没有多在意。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十二个人不可能有太次的,想要迅速评判出优劣,还是很有难度的。

七八个朝中诗词耆老指指点点,恨不得把下巴上仅剩下的几根虎子捻短。

如果按照资历来看,苏东坡有绝对的资格进入评委之列,只因为他是汴京大学的,所以为了避嫌被排除出去。

“老苏,你绝对哪一首可占据魁首?”

苏东坡和钟粟站在展示架跟前,钟粟小声地问道。

“毫无疑问,自然是这首《忆秦娥》了。

钟先生,不是我破冷水,这次的诗魁显然是太学的了。

原以为赵明诚应该高居榜首,没想到另有其人,真是意外啊。

不过看来看去,这首《忆秦娥》和之前他所做的词相比,显然有一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