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装到底(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从罗浮书院来到汴京大学,苏东坡虽然有思想准备,但还是被汴京大学的高昂配置震惊了。

七大学院的设置,基本上在苏东坡的预想之中,但当他听说还有一千亩的学田时,几乎惊掉了下巴。

钟粟又淡淡告诉他,实际掌控有三千亩,只不过另外两千亩是租来的,需要支付一定租金。

苏东坡听到这里的时候,二话没货,拿起一碗百日醉一口气下肚。

大宋重视教育事业不容置疑,对民间办教育甚至还有鼓励性质的政策。

但再怎么重视,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廷拨付学田开始按照千亩来论了,这还是大宋吗?

如果苏东坡是个现代人,一定会觉得自己穿越了。

事实上,他不知道的是,这样的礼遇,仅仅是对汴京大学有。

最实际的一点是,汴京大学承担着大宋开天辟地的天字第一号人物。

高产作物一旦全面铺开,产生的影响力超乎了大宋人的想象力。

哪怕是钟粟,同样觉得这样的事情充满了不可思议。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粮食充足,可能还会引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养出一批懒汉。

想要解决懒汉的问题,那就得给他们找事干。

大宋不是想要收回幽云十六州吗,一旦收回来,自然还要从内地迁徙人口过去。

原来的土着居民,经历了契丹多年的统治,完全有离心离德的可能。

跪的太久,真的就站不起来了,这一点儿都不是开玩笑的。

迁徙过去的人口一方面是为了搞开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化解名族矛盾。

当然,大宋如果真有了足够的力量,还可以考虑扩张一下领土。

钟粟在后世看过元朝是华夏的领土,真的很是壮观。

办书院名义是为国抡才,没有这个名义,办起来会面临不少问题。

真实的意图必须得掩盖起来,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让大宋人接受,也让大宋朝廷接受。

苏东坡来汴京大学,好处简直太多了,虽然他多半到第二年就要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