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四十二章 炉炭监(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赵佶登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朝廷的格局,依然是向太后垂帘听政。

说是听政,事实上大权依然掌握在向太后的手中。

其实当时赵佶如果不提出“建中靖国”的国号还还,一旦提出,其实就把自己摆到了向太后的对立面。

好在钟粟即使让赵佶发挥了他吃喝玩乐的特长,向太后才稍稍有所放松。

不然按照一开始的那种情况,向太后只会变本加厉。

朝议之上,钟粟呈上了自己的奏折。

“太后、官家,几年中我大宋冬季漫长,黎民受冻毙着甚多。

下臣建议,推广陶土火炉,在各地寻找挖掘石炭。”

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拐弯抹角的,自己本来就被向太后多方怀疑。

如果还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向太后一定会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

众大臣一听,发现钟粟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汴京的老百姓已经用上了陶土火炉。

只不过大宋幅员辽阔,火炉不可能迅速普及的。

“臣以为,钟侯说得极是,陶土火炉几乎不用铁质,石炭耗费很低,倒是可以试试。”

章惇不是没想过这些,他其实有自己的看法。

大宋军队在西北边陲作战之时,尝尝收到风雪的骚扰。

有时候仗都没怎么大,但人却都冻坏了。

水寒伤马骨的说法很有道理,其实也是说人的。

西北边军远离中原腹地,有时候往往补给未必能够及时送到,加之图突然变化的气候,往往还没接战,就已经有所牺牲。

章惇一直以来都属于坚定的主战派,自然先考虑的是军队供应。

但他觉得,只要能够做到想大宋百姓推广,那自然可以向军队普及。

只不过朝中政治形式缓缓莫测,他并没有立刻说出来。

“此物推广固然是好事,但却可能会变成赚钱的工具,下臣觉得不妥。”

钟粟没想到的是,刚提出了还没详细陈述,就已经有人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