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六十一章 墨家的未来(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钟粟离开惠州也有半年左右了,但还是会有音讯互通。

何文运何振父子已经完全介入了商贾圈子。

起初何文运对儿子何振行商非常反感,但后来因为钟粟的介入,何文运的想法被强行扳弯。

当初他还有些埋怨钟粟,甚至想过要寻机报复,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到了现在,他心里对钟粟只有感激。

儿子就不是参加科考的料子,脱盲后那些只是已经够用。

加上何振在用人和经验上也算是有一套,再有钟粟的点拨,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

其实现在何振的商业眼光,即使来汴京做生意,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只不过何文运在惠州,也必要刻意去汴京。

他现在在惠州的几处产业,有些算是和钟粟合营,有些属于自己独资。

可不管怎么样,他知道自己能够有今天,钟粟对他有提携之功。

何文运身为知府,虽然大宋原则上不允许朝廷官员经商,但实际上这样的规定形同虚设。

比较朝廷明白一点,纳税还得从商业里出,官员参与了经商活动,反过来照样为朝廷做贡献。

所以就出现了明面上禁止,但私下里鼓励的有趣局面。

就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对商业非常肯定。

朝廷的收入无非就是钱和粮,农业产粮,商业生钱。

没有商业的支撑,大宋政府也会倒闭。

加上大宋连年对付西北边患,还有所谓的岁币这些,不搞商业自然是不行的。

正因为这样,大宋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会不失时机的搞点投资。

可皇帝投资也未必就稳赚,据说宋神宗就干过赔本的买卖。

宋哲宗本来也未必能好到那里去,但他运气好,碰到了钟粟。

而且他的投资基本是以股份的形式存在,钟粟的生意怎么也不会出现赔本的情况。

就算是下一代皇帝宋徽宗,都已经被钟粟早早拉下水了。

在钟粟看来,皇家是无情的,如果用利益来捆绑,反而是最可靠的。

现在惠州的何文运和何振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钟粟不在,但他们却不会因此而贪墨了钟粟的利益。

他们也明白,钟粟在岭南可是有尉迟恭铭这个大人物暗暗撑腰的,自然也不会傻到乱来的。

尉迟恭铭的商业帝国到底是什么体量,别说何文运不清楚,就连钟粟都不知道。

钟粟也只是通过老许那里有过一番猜测。

不过有一点他却可以肯定,那就是尉迟恭铭有一套强大的情报系统。

这套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不仅仅是商业范围,很可能还和朝廷的官员升迁、政策调整之类有关系。

所以他从来都能做出预判,即使调整自己的经营情况。

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尉迟恭铭的这些情况,别人只能是做一些猜测,却没有任何证据。

在加上尉迟恭铭为人极其低调,所以几乎不会被人盯上。

不过何文运还是比较识时务的,自从涉足了一下商贾圈子,他很快便看出了一些端倪,也对自己有了自知之明。

儿子何振的商业头脑不错,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干预了,还不如把一切交给儿子,自己安心当知府算了。

正因为这个,何家对苏东坡这些人,甚至对詹范,都非常看重。

至于东江楼的一顿酒饭,又能值几个钱,钟粟的人情恐怕很难还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