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四十一章 理工科的设立(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钟粟要提议恢复博学宏词科,设立理工科的建议鬼使神差地通过了。

不是因为钟粟有赵煦在撑腰,也不是朝中重臣都向着他,原因只有一个,他的提议没有危害到任何人的利益。

无非就是多增加一些官员而已,比起西北战事的消耗,养活这些官员的耗费连个零头都比不上。

不过由于是新开设的项目,再加上名义上只有国子监和汴京大学开设相关专业,严格来说只有汴京大学开始,所以名额少得可怜。

就在有些人认为是钟粟在为自己培植力量的时候,他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既然要招收理工类人才,你就得面向整个大宋,自己的书院不应该受到偏袒。

至于考录的方式,也不做严格意义的限制,他只是在木工、建筑、冶金、烧瓷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参考。

只要有一向能够拿的出手的特长,那都具备参加理工科科考的资格。

至于理工科参加者的文化课限制,只要不是文盲就行。

钟粟知道,在这种时候,不能有太高的要求。

另外为了让这项招录工作受到地方的重视,他建议赵煦,只要地方推荐来的人才被录用,将会对地方官的年底考核加分。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举措,地方官吏考核,往往影响到他们的升迁。

也许自己仅仅因为有了加分性,自己就会良好便优秀。

可这总事情丝毫没办法作假的,技艺类的东西,回就回不会就不会。

就比如说路贲的机关术,谁来模仿一个事实,如果真有模仿的本事,那就太了不起了。

钟粟解释了一番自己的想法之后,大宋高层算是明白了,钟粟并没有什么私心,所以名额又增加了一些。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还真是热闹,之前有恩科考试,接下来有加强版的正常科举,同步进行的还有武举考试。

赵煦也是得意非凡,朕果然无比圣明啊,大宋的人才就这么被自己囊括进了大宋的官僚体系。

其实有些人已经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理工科方面没有合适的主考官,所以钟粟理所当然走马上任。

可是,在很多人的眼里,理工科录取的说起来也是士子,但大家总觉得就是一群工匠。

钟粟才不在意这些,现在怎么看都无所谓,等到这些人遍及大宋的各大部院,那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且因为设立理工科是钟粟的倡议,这些人都是把他当成了座师,这也会在不远的一天,成就他工匠界的无冕之王。

这次的秋闱参加的人数多了不少,但却以为赵煦的催促进展神速。

钟粟其实已经隐隐感觉到了,赵煦大概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除了状况,所以有可以加快进城的意思。

钟粟估计他大概是担心东华门唱名这种**的时刻来临的时候,他却躺在病榻上。

哪怕这项仪式结束,自己再躺下也不不打紧。

秋闱逐渐进入了尾声,钟粟的理工科录取工作提前结束。

让这些类人才泪目的是,为了有所区别,这些人自然不需要东华门唱名,哪怕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