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七十章 汴京产业(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经过七八天的努力,书院的长远规划布局基本成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展开实施。

第一个阶段,就是完成书院的硬件建设,把文学院和理工学院完全规范化。

第二个阶段,完成经管学院和传媒学院的建设。

第三个阶段,完成兵工学院的组建,汴京大学基本定型。

目前来看,只能想完成第一个阶段的建设。

文学院其实有一个王元道,就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学生,这个根本不需要操多少心,比较麻烦的还是理工学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工学院目前招收到了十来个学生,现实情况还是非常残酷,更多的人还是愿意挤破头地去考功名,官本位思想还是主导着大宋人民的价值观。

不过这也不算太大的问题,科举考试的录取比例明显很低,总有一些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供养自己的孩子上学,因为这种投资收归成本的概率太低了,往往得不偿失。

这也算是钟粟的机会,既然不能让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来学习工学,那就从底层人民中下手吧。

底层人民不说别的,最起码要考虑能不能混晚饭吃,钟粟倒是不担心这些,自己的旗下可是创办了好多企业,以后还可以继续增加。

只要这些学生从书院毕业,就可以进入自己的企业去工作,混一个饭碗毫无问题。

钟粟这时候又开始思考,是不是有必要把苏婉婉这个商业天才调回汴京,按照这个小姑娘的本事,也许有个两三年,开出一家樊楼那样的酒店都是有可能的。

但钟粟却担心一个问题,苏婉婉始终是尉迟宫铭的女儿,这就是一个最大的变数,万一她那一天想通了要回增城呢?

当然,现在他也得会一趟惠州,这次回去,苏婉婉的事情恐怕就得说清楚了。

除此之外,罗浮书院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虽然贺松风有详细的汇报,但他还是很想看看。

另外就是墨家的情况,有些事情不易宣扬,路贲虽然从来没有提过,但肯定也在惦记。

其实除了这些,他还有个非常大的事情要做,对于这件事情,他真的没有任何把握。

在回惠州之前,他还得回一趟登封,得跟苏婉婉再商量一次。

苏婉婉毕竟是尉迟宫铭的女儿,也许过了这么些时间,苏婉婉的想法变了呢?

如果她决意不去增城,还可以商量让她来汴京接受自己的产业,按照苏婉婉的商业天才,汴京才是她真正的舞台。

这些只是想想,等到见到苏婉婉后再商量也不迟,现在当前最要紧的是得把汴京的事情安排好。

他走了之后,书院要交给贺松风,几个加工坊之类要交给石头,这两个人的可靠程度没得说。

如果要和官场层面打交道,大的路子钟粟已经铺好了,至于一些小事情,理工学院的事情,可以直接去将作监找李诚,文学院现在有王元道坐镇,没什么可担心的。

其实除了这些人之外,老许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这家伙是尉迟宫铭留在汴京的摄像头,钟粟虽然没有明确问过,但在官场中还是有很多人脉的,必要时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后备力量。

吕嘉问和自己有业务合作,又官居开封府尹,能够难倒他的事情也不多。

钟粟把这些人脉挨个理了一遍,又做了一番详细的安排。

和赵煦道别的时候,这家伙显得很是惋惜,但他也明白,钟粟还是采铜使和惠州铸钱监的大监,虽然这个大监的级别有点高了,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限制在汴京差不多停留了四五个月,再不回去也不合适。

本来像钟粟这种已经有功名的人,朝廷还是有诸多限制的,不过他的身份还真比较特殊,还有登封书院山长和汴京理工学院山长的身份,所以自由一些也说得过去。

赵煦其实也看出来了,钟粟这个人对当官其实没有那么多兴趣,万一哪一天一走了之,对自己还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与其这样,还不如少一些约束,反而可以继续为自己效劳。

对于钟粟的想法,赵煦觉得他也完全看不透,但从认识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倒是让他非常放心。

对钟粟叮嘱了几句,赵煦也困了,钟粟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