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二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1 / 5)

作品:《大宋教书匠

看到其他人散去,赵煦说道:“两位先互相认识一下,枢密院王忠凯,有出使蛮夷之国经验,通晓契丹、西夏、女真多国语言,精于斡旋之道,钟卿要好好学习啊。”

“这位是钟卿,五品采铜使、惠州铸钱监大监,声名虽不够显赫,但为我大宋贡献巨大,今冬看到我大宋黎民面临冻毙之危,一番琢磨制出陶土火炉,冻毙人数锐减,此物今后还要普及军中。”

之前的话王忠凯倒是没有在意,听说还能用于军中,王忠凯稍稍有点吃惊,但随即恢复镇定。

赵煦介绍完了两人,王忠凯和钟粟互相点头示意,就算是认识了。

“两位今后代表我大宋,一定要精诚团结,面对契丹使者,自然要言行有度,不可盛气凌人,也不可有谦卑之色。”

“至于我大宋的态度,之前已经有了定论,辽使很有可能提出归还西夏的土地,也可能会提出别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答应,其他方面,到时候看辽使的说法再随机应变吧,不过你们两位要心中有数。”

赵煦叮嘱了一番,便让王忠凯和钟粟离开了。

其实现在说太多也没什么用,大宋这边只是猜测而已,辽使会提出什么,暂时还不好判断。

但钟粟可是很清楚,辽国总体的想法就是为女婿西夏争取一些利益,说是要归还土地,契丹也只是设想而已,能不能办到,他们也心中无数。

两人出了勤政殿后,钟粟倒是显得不慌不忙,王忠凯反而有点急迫。

“钟管勾,你可曾出使过其他各国?”

王忠凯对钟粟不太熟悉,仅仅在枢密院听说过一点点,加上目前赵煦的介绍,他现在很是纳闷,钟粟究竟是怎么个来头,怎么哪个方面都要插一手。

如果说别的方面也就罢了,这糊弄契丹使者的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关两国的战和问题。

作为契丹使者,肯定也是辽国精选的人物,智商情商一定不会太差,一时应对失误,恐怕会授人以柄的。

自己在枢密院多年,虽然是第一次挑头接待外国使节,但好歹是见过大阵仗的,甚至还随团出使过契丹,多少有一些经验。

如果不是枢密院负责外事接待的人员面临新老交替,他都没有资格来担任正管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