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零五章 赐金一百斤(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老许估计的还是很准确,当庞甲长把火炉专营店招收伙计的事情告诉庞家村来的人,顺带讲清楚了工钱待遇,大家稍稍考虑了一下便做出了决定。

最后一统计,二十七人愿意留下,分派到各个店铺每家店铺最少两个人,多出的一人留在总店,基本能够保障正常运营。

老许也不在意,就算稍微少一些也没关系,倒春寒再怎么厉害,终究还是要过去的,一次如果弄来了太多的伙计,到时候怎么遣散反倒会成问题。

事情定下来后,老许和庞甲长一商量,先留下一半在店里帮忙,另外一半回家安顿。

等这一半人回来后,原来留下的再回家安顿,这样两头都做到不耽搁。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庞家村这支巨大的托儿队伍完成了使命,踏上了返程。

****************

钟粟现在算是暂时放松了,和赵煦的五日限期已经不再是问题。

当初钟粟说成了五天,其实还生怕赵煦不答应,故意留下了砍价的余地,比如说三天,没想到赵煦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钟粟虽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很有信心,人的心态是很微妙的,但总是有规律可寻,只要把握好,一定不会有问题,汴京人终归也是人。

果然,赵煦再次迫不及待地找他进宫,但这次不是在勤政殿见他,而是换成了正式议事的垂拱殿。

钟粟暗暗猜测,这又是几个意思,私密之事更适合在勤政殿说,这怎么要搞到垂拱殿,难道赵煦要公然宣布自己赚钱了,然后在大臣们面前炫富?

不会,怎么会呢?赵煦不会这么傻,嗯,好像猜到他要干什么了。

第二天垂拱殿的早朝之上,首先是一些关于灾情的汇报,接下来又是春耕安排。

再后来还有关于五侯府督造的事情,这倒是引起了钟粟的注意,毕竟关乎嵩阳分院将作学院的建设。

但听来听去,也没听出什么门道,但好像听明白了一些,最近天寒地冻,连地基都没法打,只能再等一段时间。

钟粟算是明白工程还没开始,至于后面那些什么材料的准备之类,他也懒得继续听。

再后来又是财政预算之类的,全都是数字,钟粟更是听得不胜烦躁。

虽然每一项汇报和讨论都不算很长,但事情太多,钟粟听得直打瞌睡。

要是有一把椅子坐会儿就好了,不,应该有一把胡床靠一会儿更好,干脆来一张大床吧,一觉醒来,敲轮到自己。

就在他胡思乱想驱赶瞌睡的时候,前面的大事终于说完了。

“钟卿,你果然不负众望啊,我大宋今年再遇春寒,如若没有你提前制出陶土火炉,然后低价出售,我大宋子民不知道又要冻毙多少。钟卿功劳卓着,理应有赏啊。”

钟粟一听,果然不出所料,赚钱已经变成了惠及万民的大好事了,事实上,赚钱归赚钱,惠及万民也是事实。

“下臣只是仰仗官家指点奔走而已,哪有什么功劳,官家之英明,才是万民之福。”\0

虽然听起来充满了浓浓的马屁味,但却是非说不可。

张商英和李诚觉得钟粟别的方面都很不错,就是在赵煦跟前,各种色香味俱全的马屁说起来实在太六,简直就是经过了专业训练,就连曾布章淳都略有不如。

“钟卿有功而不倨,实为我大宋朝臣之楷模,朕提议晋入四品吧?”

这句话一出,群臣一阵集体哆嗦,什么,晋入四品,这太夸张了吧?

大宋四品难道不要钱吗,想给谁就能随便给吗?

当初钟粟一跃直达五品,已经是天高地厚之恩,大大破了大宋先例,已经让不少大臣极为不满,这时候直接进入四品,赵煦是疯了吗?

就算要赏赐钟粟,就算偏袒钟粟,这么加官进爵,实在是太猛了吧。

有人甚至觉得,钟粟肯定是采取了什么不正当的手段,当然,更多的人估计钟粟走了朱太妃的路子。

但有些人也觉得不太对,朱太妃虽然已经是准太后,但一向极为低调,应该不至于干涉朝政。

至于长公主嘛,虽然赵煦很是喜爱,但现在只是个孩子,应该还不至于把手伸这么长。

那会是什么原因呢,这里面如果说有人知道,那就是张商英和李诚了。

钟粟和赵煦的合作,虽然没有对他们悉数交代清楚,但他们俩又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