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零六章 保镖(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架桥的工作一旦展开,马上就是一片忙碌。

钟粟按照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座小桥实在是太小,如果交给舟桥部队来干,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情。

但在大宋人来看,虽然称不上大工程,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搞定的。

不管是按照后世的理论,还是大宋的做法,这种斜拉桥已经算是非常节约成本的。

真正说起来,就是一些木头和绳索而已,在草木茂盛的岭南,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两处桥头的位置各树立四根巨木,然后将木板做的桥面吊起来,当然按照钟粟的想法,还需要在桥面下面竖起来一些木桩,让桥面处于半活动状态。

半活动状态的好处也很多,正常情况下,如果有人车通行,桥面只是轻微晃动,不会产生网红桥效应。

如果有大风来袭,桥面只是晃动幅度稍大,但却不会遭到大的破坏。

对于钟粟的这个提议,柳大匠很快心领神会,果然和墨家渊源很深啊,不然怎么会想到这些。

钟粟其实心里明白,这些情况,柳大匠说不定以后也能想到,但他自己说出来,还是有好处的,起码可以间接证明,自己跟墨家就是有一些关系。

如果自己跟墨家毛关系都没有的情况一旦被证实,恐怕墨家总部一定会重新过起水深火热的日子。

为了提高效率,建造桥梁的人很快分为了几组,第一组负责材料的采办,其实主要就是在山中砍来几棵大树。

然后要将这些大树的一部分加工成木板用来当桥面,又直又均匀的主干,自然是要用来当做桥头的立柱。

立柱当然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还要有一些辅助的支架之类,不然埋得再怎么深,稳定性也有问题。

至于剩余的枝干,正好都可以用来加工木架子和桥面下面的半固定木柱。

还有一组需要准备专门的斜拉绳索,大概可以叫做绳索组。

这个钟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麻绳恐怕是唯一的选择,可以兼顾成本和耐用性。

虽然自己有百炼钢的技术,但如果用钢缆来代替麻绳,那实在是奢侈了,就算是汴京主城区的桥,也没有这个待遇。

真正说起来,这组人任务最为艰巨,麻匹从采集到炮制再到搓成绳子,然后最终变成拉绳,经历的工序还是非常繁复的。

钟粟便从附近调集来了不少乡民,他们别的也许不会,但搓麻绳这种事情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组就是土石组,他们主要负责那些重体力的工作,没有塔吊的情况下,所有的材料都得人拉肩扛。

少数情况下,畜力也是重要的帮手。

接下来的工作,钟粟自然不需要亲自出手,他等到材料大概准备妥当,便完全交托给柳大匠,自己要去罗浮书院一趟。

本来之前就是半道上被劫持了,行程一直耽搁到了现在,好歹也是书院的实际拥有者,从来不去好像也说不通。

那怕没有任何事情,去自己的地盘,适当刷刷存在感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说,自己待在这里,前期谋划还行,现在已经正式开工,又能帮得上什么忙。

钟粟要离开,柳大匠也没有意见,索九回来不久,钟粟这次便没有带他。

索九毕竟属于特殊人才,不能老是当临时工一样用。

现在要去自己的书院,倒是用不着帮自己察言观色。

路贲却是一脸坚定,无论如何要跟着钟粟,他对自己的使命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