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我要酿酒(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铸钱监完工后,由于原材料是现成的,自然立刻就要投入运营。

对于制作铜钱的材料选择上,钟粟想想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纯铜制作当然是最好的,但钱荒的情况他太清楚了,发行十成,流通上一段时机,恐怕连一成都保不住。

紫铜的成色非常之好,大宋人一看就明白,立刻会被收藏,甚至永远不会出现。

就算没有被收藏,剩下的那一部分,多半会进入民间的熔炉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合金是毫无悬念的不二之选。

惠州这个地方,别的金属也不是没有,但锡确实最容易得到的。

所以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在铜里面加入锡,铜锡合金还有一个名字叫青铜。

青铜虽然很是古老,商周时期就已经在用了,但也有很多优点。

锡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熔点,纯铜的熔点在虽然比铁要低很多,但还是超过了一千度。

如果混入25%的锡,熔点就会降低到800度,熔铸成本会降低许多。

而且青铜这种合金,铸造性好,所以适合加工成各种形状。

耐磨性也不错,所以作为长期流通的钱币,不会担心因为时间过久而磨损严重。

加入了锡之后,化学性质稳定也会比原来的纯铜稳定许多,也利于长时间保存。

虽然这是一种古老的铜合金,但却非常实用,所以在华夏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把世界闻名的越王勾践剑就是用青铜打制的,历经两千多年依然保存非常完好。

还有就是古代的铜镜,很大一部分也是青铜铸造的。

汉代开始后,陶瓷开始崭露头角,所以在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很多常用物品,开始向陶瓷转变。

当作为一种货币是,金属自然比较好,陶瓷没有任何可能成为货币。

钟粟也想过,是不是可以尽可能发挥一些后世的冶金知识,弄出点新花样来。

但纠结来纠结去,发现成本决定一切的确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东西想得固然很美好,但还是被成本活活挡住。

那就还是老办法,做青铜钱币吧。

这些倒是不用自己去操心,大宋朝廷考虑得非常周到,几名铸币专家早就在摩拳擦掌。

真正来说,钟粟主要的任务,就是统揽全局,保障铜金属的及时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