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场(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何文运率先发话了。

“我惠州开办铜厂,是安邦定国、造福黎民的大事,铜政司成立的这一段时间,苏铜司和钟使殚精竭虑,为铜厂的开办尽心谋划,可以说宵衣旰食。

现在,铜厂炼铜在即,需要讨论一下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我以为,原材料供应,直接关系到出铜量,所以本府建议,不管怎么一定要慎之又慎,决不可肆意挥霍国帑。”

何文运的话听起来丝毫没有破绽,而且态度非常清楚,看不出一丝私心在里面。

“何知府说得没错,我大宋在冶铁上一直让辽夏金眼红,如果在炼铜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一定会对让西北胡虏不敢小觑。”

盐铁司的一名官员接着说出了一番话,钟粟对他的话还是很认同,大宋还真是这个情况,铁制品是严禁出口的,贸然将铁器卖给外族,几乎就等同叛国大罪。

当然,外族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他们坚决不向大宋出口马匹,就算是和大宋有兄弟之好的辽国。

兄弟情义归兄弟情义,亲兄弟明算账,但如果不小心谈到了马匹和铁器,大家也会自动绕开。

当然,私下里的交易也是有的,两国都在暗地里搞一些小动作,但从来都不会承认。

“我同意大家的看法,起初的炼铜方法,虽然也不错,但显然跟不上我大宋的需求量,现在我大宋官家对炼铜之法亲自观看,并将下官派往惠州,下官一定要做好这件事情。”

既然要飚官话,谁还不会飚两句,钟粟也是一番慷慨陈词,顺带将当今宋哲宗抬了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显,再过一会儿,恐怕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辩论,提前表明立场非常重要。

钟粟听了听,接着说道:“对于原材料的供应,何知府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一定确保出铜率,还不能浪费钱,那就要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把好关,不知苏铜司有什么高见?”

钟粟明白,真正代表炼铜的人是苏东坡,采取招投标的主意虽然是他想出来的,但背锅的无尚重任还得交给苏东坡。

“下官来说两句,目前掌握的情况,煤炭、铁石的供应商贾达到了十二家,一旦选择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到铜的产量,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想跟大家说说。”

苏东坡先吊了吊大家的胃口,直到大家出现了一副眼巴巴的样子,才将原材料的招投标方案和盘托出。

一席话说完,现场又是一片死了人一样的宁静。

这个方案中的说法,所有人都是闻所未闻,他们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到该说什么,回味了一番,大家的眉头渐渐舒展,大多数人算是搞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