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八十五章 怒斩黄中(2 / 2)

作品:《明越坡

陈季扩这边。得知张辅再度来到交趾,陈季扩立即让刚刚从龙头回到交趾的阮景异率水军在清化东边的月常江一带设防,而清化的步军则由邓容统帅。清化北边的西都城,则由阮帅率军镇守。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夏,张辅亲率大军向清化发起进攻。阮景异的水军被张辅打得大败,损失战船一百余条。

阮景异败走月常江之后,张辅更是一路势如破竹,向邓容的步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邓容不敌,只得放弃清化后撤。

张辅率军猛追,擒获了陈军元帅、邓容的堂弟邓宗稷等人。

陈季扩见阮景异、邓容部大败,清化被明军占领,只得放弃西都城,收缩兵力防守义安。张辅继续率军攻义安,由于义安山地较多,明军遭遇瘴气,不少兵士中了瘴气,丧失了战斗力,张辅不得不下令撤军。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初,张辅再度率大军前来攻击义安。为牵制明军,陈季扩让阮景异、邓容二将率水军四万余人、战船四百余艘从海上威胁清化。

虽然陈军的水军较为强大,且明军不熟悉海战,但张辅毫无畏惧,亲率水军与陈军在海上对峙。

这年八月,经过数月的激战,双方损失都十分惨重。由于张辅切断了阮景异、邓容水军与陆上陈军的联系,陈军水军后勤保障出现了困难。最终,阮景异、邓容不得不率水军退守荣市。

得知阮景异、邓容的水军败退,陈季扩也不敢死守义安了,他除了留下少量人马在义安打阻击战,便带着阮帅、阮章等嫡系撤回了老根据地河静。

明军攻下了义安,声威大振。一些原来投靠陈季扩的、且并不受陈季扩信任的起义军将领纷纷率军向明军投降。因为在这些人看来,陈季扩放弃义安、退回河静,那几乎是败局已定。

当然,张辅也并没有让这些投降明军的起义军将领失望。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初,张辅率军连克荣市、河静二地,至此,陈季扩开始亡命天涯。

此时的陈季扩,在阮帅、阮章、阮景异、邓容等将领的拥护之下,继续南逃。陈军也大量集结在广平、广治一带。

为了防止陈季扩继续没完没了地向南逃亡,张辅与沐晟商议,决定兵分两路。张辅亲率水军战船,带着三万大军从海上直插广治的顺州港,阻止陈军继续向南败退。而沐晟则率军从陆上沿着海岸线向南推进,两军对陈军形成夹击之势。

这年夏天,张辅的三万大军攻下顺州港,并派出部分兵力登陆西进,切断了陈军继续南逃的路线。

这年冬天,沐晟的陆路大军也到达顺州港,至此,陈季扩的人马被压缩在广平省与南掌王国(今老挝)交界的政平州一带。

被逼入绝境的陈季扩只得殊死一搏,明军与陈军遂在爱子江一带展开决战。陈季扩从南掌王国借得五百象兵,也全部投入战斗。

初时,陈军凭借着象兵的优势,让明军吃了几场败仗。

这象兵咱们先前就介绍过,皮厚肉糙的,一般的弓箭刀枪根本奈它不何。而一旦让象兵冲了过来,明军的防御阵形根本起不了作用,顿时便被冲得七零八落的,吃败仗也是再所难免。

虽然这象兵不好对付,但明军有优秀的军事将领张辅,这便不是问题。经过仔细研究,加上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张辅研究出了对付象兵的方法。

张辅的这个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派出优秀的弓箭手,对着象兵上的象奴进行攻击。所谓的象奴,便是骑在大象身上,指挥大象作战的敌兵。

第二步,便是派出身手敏捷的兵士,趁着象奴被射中身亡、大象无人驱使之机,用锋利的刀剑去攻击大象脆弱的象鼻。由于象奴身亡,大象再聪明也没有人聪明,一旦象鼻遭袭,大象必然吃痛,回头冲向自己的阵中。

第三步,便是让一些兵士将长枪的枪尖放在炭火上烧红,对大象发起进攻。这大象不是皮厚肉糙,差不多是刀枪不入吗?那好,咱把烧红的枪尖当铬铁使,就看你怕不怕?你皮厚,刀枪刺不穿,我就不信你还能不怕烫?

有了张辅的这个创造性发明,接下来的战斗场面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了。

首先,当陈军的象兵先锋部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明军冲过来之时,只听得阵阵的弓箭破空“嗖嗖”声,紧接着便有数名象奴中箭,从大象上栽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