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二十六章 大开杀戒(2 / 3)

作品:《明越坡

倘若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跟着建文帝一起逃亡,那就是十分明显地告诉朱棣,建文帝已经逃了。当时燕军所向披靡,各地官员见建文帝大势已去,纷纷向燕王投降。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建文帝是很难逃得出燕王的手掌心的。

唯有让世人都以为建文帝已丧身于大火,建文帝才有逃脱的机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朱棣知道建文帝逃了,他也不敢明目张胆,更不敢大张旗鼓地去追捕建文帝。反而为了自身皇权的合法性,朱棣只能选择“相信”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的话,向世人告之:建文帝已丧身于大火之中。

当然,虽然燕王朱棣不敢明面上去追捕建文帝,但他绝不会放弃。按照正常的思路,建文帝逃出应天之后,肯定会去自己昔日的两个心腹汇合。这两个心腹便是正在江浙一带募兵的齐泰和黄子澄。

于是乎,朱棣命朱能率麾下精锐去剿灭齐泰、黄子澄。朱棣还单独授意朱能,如果发现建文帝的踪迹,不要有任何顾虑,让他以一个普通兵士的身份死于乱军之中,就是最好的结果。

在这里,咱们不得不佩服方孝孺和练子宁二人的先见之明。他们坚定地选择让建文帝出城之后去找长江上游的黄观,而不是去找齐泰和黄子澄,终于为建文帝寻得了一线生机。

齐泰、黄子澄二人本来还募集了一点儿人马,就在他们回应天勤王的途中,应天方面传来了燕王攻下应天、建文帝已丧身于大火的消息。那些募集而来的兵士都十分识时务地散了,齐泰、黄子澄二人只得带着少量的亲信逃亡。

但是,十分不幸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齐泰、黄子澄二人很快便被抓回了应天。

朱棣想从他们二人口中得到建文帝的下落,自然是什么都得不到,因为这二位真的不知道建文帝已经出逃了,他们真的认为建文帝已丧身大火。

虽然这趟出发之前,道衍和尚曾叮嘱过朱棣不要乱杀建文朝的文臣武将,但这个叮嘱肯定不会适用于齐泰、黄子澄身上,因为这二人正是他当初发动“靖难之役”,要清理的奸臣和小人。

齐泰和黄子澄都死得很惨,被车裂而死,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五马分尸。更惨的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全都受到株连,不是被诛杀,便是被流放,反正都是没有落到好下场。

齐泰、黄子澄募兵勤王失败,盛庸不忍麾下兵士全部跟他一样将身家性命搭上,于是,盛庸率众投降。第二年,盛庸因受到他人举报,说他仍旧怀念建文帝、对永乐新朝有异心,被迫自尽。

盛庸一降,焦玉自然是跟着投降了,好在焦玉的下场比盛庸是好多了。朱棣作为一个很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皇帝,他很快认识到火器在军事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后来他组建了神机营,成为禁军三大营之一。而焦玉则成为明朝神机营组建的重要班底,这是后话。

在建文朝的诸多重臣之中,铁铉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位。当朱棣攻入应天、建文帝丧身大火的消息传出之后,齐泰、黄子澄等人募集的勤王兵马很快就散了。迫于形势,连盛庸这位当时的军中最高指挥官都投降了,铁铉依然在济南坚守。

朱棣派大兵围攻济南,并派出多人前去劝降铁铉,可铁铉就是不降。由于当时的济南已成为一座孤城,且城中有许多人见天下大局已定,便萌生了开门投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