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百一十二章 廖化当先锋(2 / 2)

作品:《明越坡

中秋之夜,处于对燕王军队作战最前线的先锋杨松部竟然开起了中秋茶话会。你说这开茶话会,吃吃月饼、赏赏月,顶多再找几个美女表演表演节目,那也无可厚非,可杨松这哥们儿竟然准许士兵们饮酒。不知杨松这哥们儿是不是苏轼的忠实粉丝,看到了中秋的圆月,不禁想起了那句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下好了!燕王朱棣告诉他,对于他来说,明月几时都不会有了!因为今天晚上的月亮,将是他人生之中看到的最后一个月亮。

当张玉亲率的敢死队攀上雄县城头之时,杨松的部队竟然还不知情。因为守城的兵士,不是喝多了,东倒西歪倒在城头睡着了,便是借着酒劲儿,在城头嬉闹呢。

就这样,张玉为燕王亲自设计的第一套方案顺利达成。燕王的军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顺利地攻下了雄县。

不过在斩杀杨松、全歼雄县明军之前,朱棣和张玉还是故意卖了个破绽,他们竟然让杨松派去莫州向潘忠求援的人马顺利地出了城。

杨松派出的求援小分队,冲出了雄县的南门,一路避过燕王军队的“围追堵截”,如有神助地直奔莫州而去。

见求援小分队已走远,燕王命麾下军队迅速发力,很快便全歼了雄县的守军。占领雄县之后,燕王并没有更换城头的明军旗帜,只留下少量伤兵扮成明军守城,而他自己则带着张玉、谭渊、朱能等人迅速去潘忠前来救援的必经之地——月漾桥设伏。

雄县距莫州约六十里,杨松派出的求援小分队也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的功夫,便见到了莫州的潘忠。

潘忠惊闻雄县遭袭,也来不及细想,立即点起兵马,前去救援。潘忠心里清楚,雄县若失,他的莫州也不可能守住,救杨松就是救自己。况且他平日里与杨松的私交也不错,此时不出手相求,更待何时?

天将发白之际,潘忠的援军全部通过了月漾桥,早已埋伏在此的燕王军队突然杀出。

对于潘忠来说,遭遇伏击不可怕,可怕的是燕王断了他的归路。月漾桥已被燕王的军队控制,自己想要走回头路是不可能了。为今之计,只有迅速向前,去与雄县的杨松合兵一处。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潘忠号令军队跟着他向雄县方向猛杀。

潘忠能想到的,燕王朱棣都替他想到了。让潘忠心有不甘的是,直到他被生擒、带领的援军全军覆没,他也没有见着雄县的城头。

燕王想劝降潘忠,没想到这哥们儿跟先前的宋忠一样,拒绝投降,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忠”字。当然,潘忠的下场跟宋忠一样,都是被斩首。

连克雄县、莫州二地之后,燕王麾下将领纷纷建议立即南取河间的徐凯部。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南取河间倒不是问题,想取徐凯部估计是不可能了。如果我估计得不错,这哥们儿早溜号了。”

就在朱棣说这话的当晚,一员南军的将领带着上百个亲兵来降,此人名叫张保,正是先前随徐凯驻守河间的明军将领。

张保告诉朱棣,听闻雄县、莫州二地已失,徐凯二话没说,点起兵马便向西边的真定移动。张保正是因为看不惯徐凯贪生怕死的举动,索性带着亲信在半道上开了小差,直接来投降燕王了。

张保还告诉朱棣及众人一个消息,耿炳文号称在真定集结大军三十万,其实大部分军队都还在路上,有的甚至还没开拔呢,此时的真定顶多只有十万人马,在滹沱河沿岸驻扎。因此,张保建议燕王朱棣,立即领兵前去袭击真定。

众将听闻张保此言,也是纷纷附和。真定周边是一展平阳,耿炳文的十万人马不可能都驻扎到真定城中,这沿滹沱河布防也是无奈之举。

耿炳文的军队以步兵居多,而燕王的军队因为长年与北元的蒙古骑兵交手,以骑兵居多。骑兵对步兵,那是有天然的优势。此时,在滹沱河沿岸的平坦地带,正是有利于发挥燕王军队的长处,直接去冲击耿炳文的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