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六十九章 水底建墓(2 / 2)

作品:《明越坡

马悦告诉我们,摸金校尉起源于战国时期,特别擅长“分金定穴”之术。不过摸金校尉这个名称正式确立,那还是汉朝末年的事儿了。

而《撼龙经》问世之后,摸金校尉更是将此书作为入门必修课。要论在参透《撼龙经》方面的造诣,摸金一门当属各门派之首。

也正是因为《撼龙经》受到摸金校尉们的大力推崇,《撼龙经》便迅速声名鹊起,逐渐成了风水易学方面的权威著作。而摸金一门也是凭借着对《撼龙经》的深刻领悟,在寻龙觅穴的技术层面,远远地将其他三派甩开了。

而汉末摸金校尉正式确立同时,发丘天官才开始起源。这发丘天官也被人称之为“发丘将军”或“发丘灵官”。发丘天官也比较重视风水学技术的运用,不过由于起步晚,比起摸金校尉来还是显得次了一点儿。

搬山道人起源于秦汉,与茅山道术颇有渊源。但因为与茅山道术又互相排斥,发展潜力不足,一直以来名声都不够响亮。

其实,这搬山道人一派在后世的清朝倒是迎来了发展良机,成为当时主流。从后世的一个电影题材——清朝僵尸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

至于卸岭力士,多是些武功高强的绿林人士。相传三国的吕布便是卸岭派的传人。不过到了元朝,卸岭派为了反元复宋,便以破坏成吉思汗墓、掘断蒙元龙脉、破坏元朝风水为己任,受到了蒙古人大规模追杀。

到了元末,卸岭派已淡出众人视线,在中原几乎已难寻他们的踪迹。

听马悦将这四大门派讲得头头是道,我也是不住地点头。原来这些事儿都是真的呀!并不是小说中的瞎编乱造。

马悦见他这番话彻底令我们折服了,便指着东边的那一大片海礁说道:“在海面上来看,这些就是一个个岛礁。假如咱们把海水排干,就可以看出这一片片岛礁其实就是一座座山峰的峰顶呀!”

听马悦如此一说,我是恍然大悟。这龙脉是依山而寻,这东边有一大片露出海面的岛礁,那就说明这是隐藏在海面之下的一大片山脉呀!那这海面之下,是不是也有龙脉的踪迹呢?

我将这个疑问抛给了马悦。

马悦点了点头道:“我刚才在船头用罗盘摆弄了好一阵,根据天上的星相,我敢确定此处正是南龙干龙之中第二重要的支龙。”

什么?第二重要的支龙?那第一重要的支龙在哪里?

马悦从我们疑惑的眼神之中读懂了我们的心思,他告诉我们,这南龙之中最重要的支龙当然是咱龙头所处的那条支龙呀!

听马悦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不过,我很快又有了一个问题。龙头那个地方,住着好些人,咱们还在那里准备建大海港。风水好,自然是对我们有利。

可是这个地方,方圆数百里都是人迹罕至,只是偶尔有一些渔民和过往的商船从此处经过。就算这里是处风水宝地,那又有什么用呢?

马悦说道:“遇水则发,见水为财!这条支龙隐伏于水中,是难得的藏风聚气之地。可惜此处是处于茫茫大海,要是此处只是一个湖泊,在这水底宝穴处建阴宅,那绝对可保子孙后代富贵!”

“水底建墓?”我和汪耀南、陈维林三人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马悦点了点头道:“水底建墓是风水易学中的一个偏门,几乎很少有人会去这么做。一是因为水底建墓不易,二是因为水底难于准确地将墓穴葬在真正的宝穴位上。如果能克服这两个技术难题,那绝对比陆上那些依山傍水的宝穴更加宝贵!”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汪耀南突然告诉我们,他有一次随远洋商船经过一处海岛,听当地人讲,他们会经常将墓穴葬入海中。他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先制作一个大木排,然后用石头、三合土在木排上建造一个墓。将死者安葬之后,他们会将墓室密封起来,然后将这个大木排连同墓室划入海中。到了下葬海域,他们会将大木排拆解,那石制的墓室便沉入了海底……

听汪耀南如此一说,马悦是拍着巴掌说道:“妙呀!按照我的推算,咱们此船西边约两、三里的海域下面绝对是一处难得的宝穴。如果将来谁能葬在此处,定能保子孙富贵昌盛!”

马悦这么一说,汪耀南笑道:“那这还不好办吗?今日咱们四人在此聊到这水下龙脉宝穴一事,他日咱们在一个大木排上建造一个大墓穴,这个大墓穴肯定不止能葬一人。咱们四人谁先百年之后,就先葬入这墓穴,直到咱们四人全部百年,全都葬入此墓穴之后,再让咱们的儿子、孙子们将这座建在大木排的墓穴划到此处,沉入海中,不就得了吗?”

汪耀南还未说完,马悦笑道:“这个办法好!胡大哥生于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在咱们四人之中排行老大;我自己生于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在咱们四人之中排行老二;陈兄生于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在咱们四人之中排行老三;汪兄则生于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在咱们四人之中只能排行老四了。咱们四人就按照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秩序,各占这大墓穴的一个方位。如此一来,就齐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