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五十一章 一字并肩王(2 / 2)

作品:《明越坡

我心中又是一惊,陈叔明说是去接桃儿、杏儿及五个孩子的事他早计划好了,没想到他还顺便计划了帮我把家小也接过来。

我赶紧推辞道:“这可使不得!这万万使不得!就算我舍得离开应天,但霏儿、思淑、兰儿、未了她们又怎么能舍弃生她们养她们的故土?再说了,我在应天还有好多好兄弟,我又怎么舍得与他们别离?”

陈叔明叹了口气说道:“你结拜二哥常遇春的事儿我也知道了,既然他已经死了,该放下的就放下吧!或许离开应天,也能减少你对这位结拜兄弟的愧疚之心呢?”

陈叔明这话我倒是同意的,每当我在应天城,抬头看看城外的钟山,我便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常二哥。每当想起常二哥,我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或许离开应天,眼不见,就能心不烦……

但即使是离开应天,我无非也就是找个地方隐居。真要让我背离故土,远走大陈国,我是从来也没有想过的。

既然陈叔明把话说到了这里,我便告诉他,虽然我的结拜二哥常遇春不在了,但我还有结拜大哥沈万三,还有刘聚大哥,还有其他兄弟。今后来大陈国看望他这个结拜大哥,那是必须滴;至于长居大陈国,肯定是不可能的……

陈叔明见我始终不肯松口,只好摇了摇头叹息道:“希望二弟今后能常来大陈国,我大陈国的大门永远为二弟敞开!”

我点了点头道:“大哥你放心,你大陈国的事儿就是我胡硕的事儿。你在大陈国有任何需要我胡硕出力的,只管吱个声儿,我胡硕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陈叔明知道我这话说得很真诚,也是起身握着我的手说道:“兄弟保重!”

我当然也是紧握着陈叔明的手,说道:“大哥保重!”

就这样,我们两个是紧握着对方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七月十八日一早,我和陈维林、杨德细以及六十四名特战队员,在阮崇、阮书以及两百禁军的陪同下,向海朋红港口进发。

七月二十七日,我们这两百多人的队伍乘着三艘大船从海朋红港口出发了。

八月初九,船行至惠州海丰(今属于汕尾)水域,忽然有船上的兵士发现不远处的海面上似乎有人落水。

听闻兵士的报告,众人立即涌上甲板。果然,在我们座船的右侧约十多丈的海面上冒出了两个小脑袋。

此时,那两个小脑袋似乎也是发现我们看见了他们,立即是朝着我们座船的方向拼命挥手。

此处离海岸约五里地,这两个人出现在此处的海面上,据我们估计多半是出海捕鱼的渔民,遇上风浪什么的,导致翻船落入海中。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立即命人降下风帆,停止前进,好去救人。陈维林立即是带着几名水性好的特战队员,将座船尾部的一条小舢板推入水中,然后跳上小舢板朝着那两个落水之人的方向划去。

陈维林等人一出马,救下两个人自然是不在话下。不过,这两个人救回来之后,却是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这是两个小孩子,约摸十来岁的年纪。这就奇怪了,如果是渔民,不可能是两个小娃娃呀!

看两个小孩子浑身湿透、脸色发白、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我就更加疑惑了。看样子他们两个落水的时间应该不短了,应该是在海水中泡了许久了,这时肯定是体力已经透支了。

虽然我充满了疑惑,但我还是暂时放下好奇心,让人给他们找来两件并不合体的衣服换上,然后让他们喝点水、吃点东西,缓一缓。

两个孩子见了水和吃食,双眼都是发出了绿光。先是“咕咚咕咚”地猛灌了一气,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约半个时辰之后,两个孩子似乎是缓过来了,立即是跪下来给众人磕头。

我把两个孩子拉了起来,让他们坐在甲板上,给我们讲述一下,他们两个为什么会出现在这茫茫大海之中。

原来,这两个孩子,一个姓施,名叫施进卿,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今年才十一岁,算起来和俨儿同岁。

施进卿虽然出身在广东潮州,但却是名人之后。施进卿的先祖叫施父,不过大家可别误会,这位施父并不姓施,而是姓姬,名尾,施父是他的字。

施父是春秋时鲁国君主鲁惠公之子,鲁隐公和鲁桓公的兄弟。施父非常有才,鲁桓公十分敬重这个哥哥,让他出任鲁国的大夫。据说,施父不仅十分精通音律,还有些高深莫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