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2 / 2)

作品:《明越坡

之前,这帮兄弟聚在一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如果就此散去,实在是太可惜。

朱元璋说到这里,蓝玉等人也是点了点头。他们的内心深处何曾想着兄弟就此散去?他们自然是想着兄弟继续聚在一起,并肩战斗。只是李文忠意欲吃掉他们,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答应。

朱元璋见众人这表情,就知道众人心里在想什么。朱元璋告诉众人,他有一个打算,就是将常遇春的旧部交由蓝玉继续统领。但是考虑到蓝玉资历尚浅,暂时不能独自成为一军,还是归由徐达将军节制较为妥当。

朱元璋给众人保证,蓝玉部虽然归徐达节制,但徐达没有权力打乱其建制。另外,朱元璋还开出了一个优厚的条件,那就是将随李文忠西征的常遇春旧部重新划归蓝玉指挥。

对于朱元璋这个诚意十足的方案,蓝玉等人自然是再没有理由拒绝了。洪武二年十月,也就是我回应天的前一个月,蓝玉、裴德龙等人率着两万余人马再度北上,去支援徐达去了。

不过,让蓝玉有些失望的是,崔道远、汤国栋率领的天狼特战队二分队和四分队并未随蓝玉出发,而是留在了应天。

我们一行回到应天之后,得知了常遇春亡故的消息。我也顾不得回家,而是带着陈维林等人在崔道远他们的带领之下,直奔钟山常遇春墓。

要说朱元璋给常遇春选择的墓址还真是不错,这里原来是草堂寺,风水那自然是不用说。元末,草堂寺毁于战火,朱元璋便将这块地赐给常遇春作为墓地。

在常遇春墓前,崔道远等人给我讲述了我与常遇春在雁门关一别之后,发生的点点滴滴。我当时的心情乱糟糟的,根本就没心思分析整个事件的细节。

陈维林等人更是跟我一样,除了跪在常遇春墓前哀叹、默默地流泪,还能做些什么呢?

众人跟我一起,从下午一直跪到晚上,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虽然崔道远是再三相劝,但我们哪里听得进去。常遇春死的时候,我们不在,这会儿跪在他墓前难道不应该吗?

崔道远没有办法,只好安排人下山去取些吃食来。咱们这一大帮人虽然都是精壮之人,但就这么饿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

虽然崔道远取来的饭食十分丰盛,但我们哪有心思去吃。崔道远见状,便打开酒坛,倒了几碗,洒在墓前,说是先敬常遇春。然后又给我们每人倒了一碗,让我们也陪常遇春喝一碗。

一碗酒下肚,众人好歹是在崔道远的劝说之下吃了些食物。因为心情实在是不好,即使是崔道远让人精心安排的食物,我们吃在嘴里也是味同嚼蜡。

夜深了!我们仍旧不肯离去。崔道远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派人去郑有功处去给我们取了些被褥、棉衣等物。这十一月的天,夜间已经是很冷了。

那一夜,我们这几十人就在常遇春的坟头待了一夜。传说中,鬼魂之类的灵异到了夜间会格外活跃。我也是期待着能在常遇春的坟前与他的灵魂说上两句,但这世间哪来的灵魂?

第二天天亮了,我仍旧不肯听从崔道远的劝阻,不愿意离开。崔道远没有办法,只好说是为我们去准备食物,带着两个人下山了。

约近午时时分,崔道远回来了。不仅如此,他还带着三个人来了。这三个人就是蓝玫和常遇春的长子常茂、次子常升。

当时,常茂已经十六岁,常升已经十四岁了。蓝玫母子也是崔道远请来的说客,来说服我们下山的。

蓝玫二话不说,带着两个儿子对着我,跪在了我的身旁。就这样,我正对着常遇春的坟头跪着;蓝玫母子则正对着我,侧对着常遇春的坟头跪着。

蓝玫不说话,我可不能不说话,毕竟她可是我的嫂子。我连忙说道:“二嫂,二哥说没就没了,我怎么也想不通呀!你带着两个孩子先回去吧!我就是想在这里多陪陪二哥!”

蓝玫见我终于开口说话了,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蓝玫告诉我,要说在这件事情上想不通,她才是最想不通的人。中年丧夫,这是多大的打击呀!

当初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也曾哭得死去活来,感觉活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下,她又渐渐想通了。

常遇春的确是死了!可是大儿子常茂才十六岁,最小的女儿常琳才六岁,她这个当母亲的岂能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