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五十八章 洪都祭奠(2 / 2)

作品:《明越坡

在坟前足足折腾了个把时辰,我才与罗仁他们返回了洪都城内。焦玉回城之后,自然是与刘知府就下一步在吴城镇如何迅速展开工作得好好谋划一番,而我们几个,自然是没有什么事儿了。

考虑到焦玉与刘知府近期肯定也很忙的,这吴城镇的秘密基地我们还是不掺和的好,毕竟站在邓愈的立场,这事儿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嘛!我便向刘知府和焦玉提出,我们就先回应天了。

刘知府和焦玉自然明白我们的意思,他们也不过多地挽留了。不过刘知府让我们暂且歇息,他立即安排人去给我们安排回应天的船只。

既然刘知府主动提出要为我们安排船只,我们也不便推脱,否则就是拒绝了他的一番好意。

两天之后,我们一行五人乘上了返回应天的船只。就在我们返回应天的途中,朱元璋一年之前在徐州布下的傅友德这颗棋子终于发挥了关键作用。

话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春,关中四大军阀由于受到王保保的讨伐,而元顺帝又是一副不予制止的态度。当然,当时的元顺帝也拿拥兵在外的王保保没有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关中四大军阀结成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联盟,以李思齐为盟主,共同对抗王保保的西征大军。

王保保被元顺帝授予“肃清江淮”的重任,他却先搞起了窝里斗。这个时候,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认为机会来了,他得在父亲面前表现一把,争取总领天下兵马的机会。只要自己掌握了兵权,将来再找个机会把父亲给“请”下来,自己上位就容易多了。

于是,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向元顺帝请命,江南朱元璋与张士诚已杀得不可开交,此时正是南下偷袭的大好机会,他愿意亲率兵马肃清江淮,为父亲分忧,为大元朝尽忠。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这话一出,早已被他笼络的一帮官员自然是在朝堂之上对皇太子是一顿猛夸,再加上奇皇后又是一番美言,搞得元顺帝都有些感动。

元顺帝觉得还是亲儿子靠得住呀!那王保保、那关中四大军阀,朕也待他们不薄,可是在他们眼里,地盘儿、兵员、粮草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眼下闹得不可开交,何曾替朕分过忧啊?

元顺帝有些动情地告诉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你能有这份孝心,我这个当父亲的就很知足了。能够南下攻取江淮的地盘儿是最好,实在攻不下,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你可是大元朝的储君呀!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也没想到父亲能对自己说这番话,看样子,自己的这个宏伟的计划将要慢慢实现了。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亲率大军出元大都,直抵峄州(今山东枣庄南部)。当时,傅友德的徐州军才一万余人,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大军有四、五万人。

见敌众我寡,傅友德只得令大军以徐州城为依托,坚壁拒守。同时,傅友德亲率精锐两千余人埋伏在大洞山西麓。

二月底,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令部将李二为先锋官,率军一万先行,他的大军随后即到。

当李二的先锋大军到达军事重镇贾汪后,由于天色已晚,便就地扎营,准备待来日继续南下攻徐州。

可就在这天夜间,早已探得元军动向的傅友德亲率埋伏在大洞山的两千伏兵杀出。元军骁将韩乙被傅友德当场斩落马下,而元军先锋官李二仓皇之中带着四千余残兵北逃,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

看着李二仓皇逃回的狼狈样儿,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才充分认识到朱元璋起义军的凶悍。虽然折了骁将韩乙,还折了不少兵士,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也没有过多责怪李二。他继续命李二为先锋,整顿兵马,再度向徐州杀了过来。

傅友德早料到元军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肯定还会再次卷土重来。经过周密部署,傅友德决定更加大胆一些,他让徐州城内的精锐尽出,在贾汪至茅村一线设伏,只留下一千余老弱残兵守城。

三月初四,李二率领的元军先锋部队进入傅友德的设伏地域。与上次不同的是,元军的中军大营紧随李二的先锋营,就是为了在先锋营受到起义军伏击时,中路大军能及时救援前军。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