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四十二章 初战告捷(2 / 2)

作品:《明越坡

我和常遇春同时计议,撤出定远城之后,得派人出东门直奔滁州,好歹也给郭子兴的部队报个信,说元军已拿下定远城了,让他们作好战斗准备。

按照我们的设想,后天元军开始攻城,那就是第九日了。我们只要能坚持两日,第十日夜间趁乱从北门逃出去就行了。

这日下午,果然收到蓝玉人马的回报,元军的大部队已进入了定远县的地界。

骑兵、步兵都有,人数太多,无法估计。但行军速度并没有先锋部队那么快,按照路程估计,元军会在后天晚间抵达定远城。

昨晚的战斗,缴获了五百多匹马,在保证每人一匹马的情况下,还多出了两百多匹马,而且城内还有不少物资。

当天上午,常遇春便安排刘三狗子,把多余的马匹和物资全部运回锥子山去。

又过了两天,也就是与朱元璋约定日期的第九日下午,元军已行至离定远城不足五十里了。不知道这些元军是立即发起攻击呢?还是准备休整一下了,第二天进攻。

反正我们是得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当晚,元军在离城十里扎下营寨。看样子,是随时准备发起攻击了。

但一直等到天黑,元军并没发起进攻。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还能在这定远城坚守二十四小时,就是顺利完成了朱元璋交给我们的任务了。

当晚,常遇春带着一小拨人,远远地在敌营外溜了一会儿,敌军的戒备相当森严,并没什么可乘之机。

这次元军可是吸取了前两天惨败的教训了。

常遇春回城之后,与我商议,为今之计,只好采取疲敌之策了。

他准备派一小拨人,在敌营不远处敲鼓,让敌军以为我军会利用夜色偷袭。一旦敌军出营,我军立刻撤回城内。

我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当晚,我们的敲鼓小分队在西城门外是七进七出,估计搞得元军是一夜没睡好觉。

第二天清晨,我和常遇春立即在四个城门处督战,考虑到西门和南门是敌军的主攻方向,常遇春在西门处督战,我则在南门处督战。

今天是与朱元璋约定的最后一天了,战士们都象打了鸡血一般。

辰时末,元军发起攻击了,主要是西门处的战斗较激烈,南门和东门处只是有一支元军在远远地摇旗呐喊,并未有什么实质性攻击。

北门处更是连元军的影子都没看见。

好在西门处有常遇春在,虽然敌军兵力占优,但并没在占到什么便宜。我军利用地形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军的进攻。

利用敌军冲击的间隙,常遇春召集“猛虎骑”在西门处集结,随时做好向元军发起反冲锋的准备。

常遇春能在西门处顶住蒙古大军的进攻,也是得益于元军的失策。

因为是驰援滁州,要的是速度,因此元军并没有随军携带攻城器械。

而且按照他们最初的计划,定远城的守军是不堪一击的,那一千先锋骑兵部队是肯定能顺利拿下定远城的。

可是他们哪里料到,那一千先锋部队不仅没有拿下定远城,反而是大败而归,只逃回去了一百多人。

这一下子,打乱了整个元军的作战计划,要想驰援滁州,这定远城是必须拿下的,因此只能是驰援滁州的主力部队来进攻咱定远城了。

元军是一路急行军,我军则是以逸待劳,而且刚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士气正旺。

因而昨晚元军到了定远城下并没有立即发起攻击,而是离城十里扎营,准备今日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拿下定远城。

为了减少损失,元军并没有四个城门同时发起攻击,南门和东门处只是派出一支部队牵制住我军的守城兵力,并不发起攻击。

城北由于有湖泊和山地,并不利于元军大部队行动,因此压根儿就没有派出兵力去北门。

其实这也符合元军的作战宗旨,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驰援滁州,而不是为了争夺定远这个小城。

因此他们只需要把我们赶出定远城即可,理所当然地就采取了围师必阙的计策。妄图重兵在西门处施压,迫使我们不战而退,从北门逃走。

这要是在以往,我们看见元军兵力太过占优,肯定是从北门逃了。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我们和朱元璋有个十日之约,我们还得坚守到今天晚上才行。

要是一般人,肯定也顾不得这个约定,早就脚下抹油溜了,但我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