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塑千禧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488 事发突然(二合一)(3 / 4)

作品:《重塑千禧年代

孔豫也摸不准,连忙查了查这个病的情况。

当听到是个容易很快恢复的病症,方卓感慨道:“不容易啊,生个病都有学问,要不怎么人家是领导呢。”

孔豫问道:“方总,美林证券什么时候会有动静?”

方卓是早晨刚和保尔森通过话,也是询问到了期限的情况。

结果,保尔森那边不知是不是有什么新状况,第二支对冲基金没法在原定的半个月之内搞定美林,需要多花点时间。

他答道:“少则三天,多则一周。”

孔豫神色一振,知道中行的变化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就是不清楚最后是否能够如愿。

……

时间似慢实快的过去。

随着越来越临近双十一,方卓需要面对的易购工作内容也多了很多,不少问题和资源都需要协调。

尤其,这次涉及众多合作伙伴,牵扯了公司上上下下的精力。

不说易购在家电连锁行业实际的市场地位,纵使方卓有个内地首富的名头,但这个名头也管不了其它家任何一个再小的公司,如此类似的业务对接上就总是有些不顺。

然而,这些顺或不顺还能耐心处理,当日期越来越逼近保尔森划下的第二个时间,美国方面依旧没有动静,这不由得让方卓开始思索其中变化。

他有些怀疑保尔森驱使的两支对冲基金或许是就直接接盘美林证券。

这样虽然增加了持有成本,但依照中行的体量和地位以及华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还有很大利润。

只是,高盛真能这样忍住胃口吗?

美林的盘子全都吃下也就是亿美元。

如果借着撬动美林来挖到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盘子,那立即就是两倍多的16亿美元。

这中间的差距是会受什么因素所影响?

高盛与苏格兰皇家银行之间有什么自己所不了解的关系?

方卓和保尔森之间本就没什么信任,难免考虑的多一些。

不过,就在他琢磨深挖高盛驱使的对冲基金时,美国方面的媒体终于有了关于这件事的动静。

著名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大篇幅刊登了对sp对冲基金的采访,期间聊到这支基金的近期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对中行高达4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随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把这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同天下午便上线了网站。

伴随着这一动作,美国方面不少财经媒体对sp对冲基金进行密集报道,盛赞它的惊人业绩,其中,也有财经记者提到了对冲基金和银行这两个身份的矛盾。

对冲基金是经常出现在金融危机里的角色,当它和银行这个追求稳定的存在有了勾连,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和影响?

仅仅晚上时间,搜狐财经便转载了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翻译文章。

新浪财经紧随其后,并且发挥一流的新闻水准能力,立即有旗下记者致电这家美国的sp基金,试图采访相关情况。

可是,记者最终只能在新闻稿里写下“sp对冲基金的总部电话始终无法接听人工服务,我们转而找到了它在香江的分部,但分部工作人员拒绝了我们的采访”。

如此消息蔓延国内财经圈,《华夏证券报》有记者开始联系中行相关人员,想要了解事情始末。

一直以来,中行提到的战略合作者都是苏格兰皇家银行,虽然后者又找了美林证券和李家城基金会,但这两家的名气勉强还能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