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4 / 4)

作品:《汉世祖

事实上,莫说一个樊知古了,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公卿宰相们,在这些年也在越发求稳。而种种行为,翻译过来,就是两个词:观望、等待!

至于观望什么,等待什么,不言而喻!

就是老皇帝,又何尝没有发现,这些年他想要做成什么事,是越来越困难了。中下层离老皇帝太远,但是上层权贵,尤其是那些封疆大吏、公卿大臣,一个个都表现出一种懈怠、迟钝。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汉的精英权贵们都堕落腐朽了,只是他们开始心存迟疑了。这份迟疑,毫无疑问乃是老皇帝带来的,不只是这些年老皇帝“神经质”的变化,也在于,他真的老了,人的精气神是很难瞒住人的。

越是处在上位的人,就越需考虑长远,他们在为政处事之时,不得不去考虑事情的延续性,老皇帝未必能坚持多久,那他制定推行尤其是强行推动的那些政策,又能坚持多久呢?

人亡政息在中国可实在太寻常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颠扑不破的道理,现在若是用力过猛,那将来便很可能面对政治风险,这是说不准的。

在重重心理顾虑下,大汉的当权者们,又怎么可能再像过去那般,对老皇帝的决策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呢?更多的,是一种应付的姿态。

泰康宫倒是修得快,但那是上上下下有利可图,又有少府作为主要负责部门。而拿税改来说,之所以进度如此迟缓,除了改革本身的复杂与繁琐之外,从上层权贵们开始往下传导的这种犹豫与迟疑也是重要因素。樊知古在荆湖北道任上的变化,也只是因为他触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税改到如今的地步,已然涉及一些深水区,越发艰难,新制未成,新弊丛生,改革这条道路也到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阶段。

老皇帝心里也清楚,在他有生之年,很可能是完不成了,并且早已将希望寄托在太子刘旸身上。至于太子刘旸能否秉持他的意志,他心里同样没底。

或许难让人想象,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竟也陷入如此无力与挣扎的地步。水师走私案,也只有通过白日那等果决与狠辣的手段,方能证明,皇帝的权威依旧是强势的。

然而这份强势,也已到一种外强中干的地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