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2 / 5)

作品:《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所以,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朱元璋对未来官员的期待。

而对于考生们来说,只要通过了会试,到了殿试这个环节,一般都不会再被淘汰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松懈下来,殿试的排名将直接决定他们的进士身份以及未来的仕途发展,因此虽然紧张程度没有会试那么高,但考生们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就在这时,刘三吾宣布了戊辰科殿试的题目。

这个题目是朱元璋亲自出的,关于大明海禁政策的策论。

殿试就这么一道策论,答完就收卷,没有第二道题了。

而这个问题显然比洪武十八年齐泰、黄子澄他们那一届的殿试题目“用人之道”要难得多,它涉及到大明的基本国策、经国济民、海防安全等多個方面,而且是现实问题,不是怎么答都可以的那种。

考生们听到题目后,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忖度。

然而,他们知道,此刻不是犹豫退缩的时候,随着殿试专用纸张的发放,他们纷纷低头作答,毛笔的笔触在纸上飞快地划过,发出轻微的响声。

他们的答题,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因为他们的答卷皇帝会亲自阅览,而皇帝的印象分将大概率决定他们在一甲、二甲、三甲中的排名,以及观政期间去哪个部、寺衙门实习。

所谓“观政”制度,是朱元璋为了提高进士们的行政能力而创造性地提出的一项制度,通过观政,进士们可以深入了解朝廷的运作机制和各部寺衙门的职能,为将来的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进士们在观政期间的表现,也会直接决定他们观政结束以后,会被分配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