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廖文山很恼火(1 / 2)

作品:《分手后,我进了省纪委

“陆同志,你把这两句话调换一下顺序,中间加一句取得长足进步。”

“不行不行,陆同志还是换回刚才那一版,只是前面一句话微调一下。”

“陆同志调出上一版来对比一下看看,不是这一版,那就是还上一版。”

“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我们都要拿粉笔写到黑板上,现在电脑里一调就出来了,陆同志发明这个真是立了大功!”

会议室内,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秘书一处的笔杆子们都十分积极踊跃地讨论,显然他们都很喜欢这种新模式。

毕竟以前讨论,要么就是稿纸誊抄然后再分发到每个人手上,要么就是写黑板,不管哪一种都很浪费时间。

现在换成电脑和投影仪,不仅极大提升了讨论效率,甚至能随时进行修改撤回,完全省去了手写的麻烦。

最重要的是,现在这种模式更进一步加快了节奏。

由于不再有过去那种讨论一会就要停下来等书写誊抄的断档,也让他们的思路更加连贯,反过来也能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讨论热情。

很快半天的讨论下来,最后统计他们讨论出了214版。

原本要是半天能讨论出两百多版,那他们能高兴上天,可现在他们却只是懊恼为什么不早些使用陆安的新模式,要知道在第三监察室,他们半天能讨论出七百多版。

自己可是更专业的秘书一处呀!

有人不服气地说:“陆同志,等下午吃饭过来我们就开始,我们一定要讨论超过七百版!”

陆安对此委婉表示当初第三监察室讨论的是自己的稿子,自己才参加工作,所以肯定在各方面都有不足,所以出现各种错误都不足为奇。

可现在这份是秘书一处的各位老干部群策群力写出来的,肯定挑不出那么多错误。

廖文山更是直接说出不满:“把我和他放在一个档次上,这也太过分了!”

最后还是王大平出面定调,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把书记的稿子写好,而不是非要改多少版。

王大平还笑骂道:“非要改几百版,你们是对现在这份稿件有多不满意?”

只是话归这么说,但当下午结束,他们仍然又多讨论出四百多版来,尽管这是按照陆安一两个词改动都保存的算法,有相当水分,但也足以说明这些人对待稿件的锱铢必较。

陆安相当感慨:“没想到书记一篇文章居然这么繁琐。”

陆安前世也参加过县委的材料讨论大会,但县委的材料水平和要求,跟省纪委这种,还是要上呈中央的材料,那简直都不是一个档次。

县委的时候,哪怕是县委书记的稿子,有时候也能差不多得了。

但在这里,有时候一个字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论证。

其他更不要说对政策的把握,以及对书记还有中央的喜欢偏好的理解,都会对材料的结构格式,以及突出重点有相当大影响。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眼界与格局的不同。

陆安十分庆幸自己有后二十年的材料经验,否则要真换成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还真跟不上这群省纪委大秘们的思路。

陆安看了廖文山一眼,不能不对这位省纪委办公厅的天才笔杆子充满敬佩。

廖主任才是真正的天才,从小就是上了报纸的神童,后来又是高考状元,早早被省委预定了,是省纪委横刀夺爱给抢过来的,到了省纪委办公厅人家上手就能写材料,后来被重点培养,不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省纪委第一笔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