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无敌战神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43章 秋后算账(1 / 2)

作品:《抗战之无敌战神

随着虎贲团进驻兰封县城,日军各部因未能达成聚歼第5战区主力于徐州地区的战略目的,导致国军数十万主力顺利西撤,与第1战区主力汇合。

从而在陇海线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强,日军强攻无果,只好暂缓进攻,另做图谋。

战线也就在商丘,谯城,兰封这一线稳定了下来。

之前被乔卫国强行羁押的第27军军长桂永清,早在兰封会战胜利结束时,就被薛岳给要走了。

乔卫国只是个少将团长,自然无权对桂永清进行审问和追责。

薛岳以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豫东军团司令官的身份向他要人,他没理由拒绝。

所以,桂永清就这样回到了第1战区序列。

而薛岳之所以会向乔卫国要人,完全是因为得到了蒋委员长的授意。

桂永清本就是黄埔出身,蒋委员长的绝对心腹,三好学生。

这一点从当年委任他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最高指挥官,就不难看出。

加上桂永清又深受陈诚,何应钦等国军高级将领的器重,所以一听说乔卫国把桂永清给抓了起来,全都纷纷向前线的薛岳施加压力要人,并且要追究乔卫国以下犯上的责任。

一开始,兰封会战正处于关键时刻,薛岳便把这件事给压了下去。

现在兰封会战胜利结束,战线也完全稳固了下来,自然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其实,以乔卫国和虎贲团的战功,只是抓了桂永清,夺了第27军的指挥权,倒也不至于让蒋委员长记恨乔卫国,从而对他实施惩罚。

主要还是因为,乔卫国之前在江南战场上,曾屡次公然违抗过他的军令。

这一点,就让蒋公很不爽了。

众所周知,蒋公用人向来是任人唯亲,有能力固然好,但是首要条件是对自己的绝对服从,绝对效忠。

别的不说,就拿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淮海战役来说。

按理说,当时最有实力指挥这场战役的国军将领,纵然不是杜聿明。

也不可能是刘峙这个废物啊,但是,蒋委员长还是委任他当了徐州剿总司令,最终把蒋家王朝最后八十万精锐全部葬送。

共产党一战定乾坤,从此长江以北再无战事,紧接着便百万雄师过大江,势如破竹,横扫江南,华南,问鼎天下。

其实当时最有能力,也最适合出任“徐州剿匪司令”的人选,非小诸葛白崇禧莫属。

但是,白崇禧和蒋委员长在政治上有分歧,甚至处于对立层面,不可能像刘峙那样对他唯命是从。

所以,宁可输掉战争,他也不敢把八十万大军交给白崇禧指挥。

而乔卫国如果之前没有抗命不尊的话,以他所表现出来的优秀指挥能力和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别说只是抓了桂永清,小惩大诫一下,就算是他把桂永清给毙了,蒋委员长恐怕也不会过多追究。

因为乔卫国的能力,那是十个桂永清也比不上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你小子本来就不听话,对我的命令公然违抗,阳奉阴违。

一直以来,因为乔卫国屡立战功无数,蒋公就算有心惩戒,也没有机会。

现在擅自抓桂永清,正好给了机会。

虽说,乔卫国当时被薛岳授权,统一指挥兰封攻坚战的所有部队,但这个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及蒋公这个最高统帅部的正式任命。

如果蒋公不承认,薛岳也不为乔卫国作证的话,那乔卫国就是越俎代庖,以下犯上。

其实,蒋公之所以要对乔卫国秋后算账,除了要安抚以陈诚,桂永清他们为首的土木系,黄埔嫡系心腹之外。

毕竟不能因为乔卫国一人,就寒了黄埔系将领们的心啊。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蒋公对乔卫国极度不信任,在他看来,你乔卫国还很弱小的时候,就敢违抗我的军令,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忠。

要是以后做大了,那会不会再出一个张少帅?而且更让蒋公忌惮的是,乔卫国所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指挥才能,那可是比少帅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