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弹劾(2 / 2)

作品:《天唐锦绣房俊全文完整版

&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简单来说,这帮家伙官儿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没有他们管不到的!

最关键的一点,这帮监察御史可以“风闻奏事”!

风闻奏事,源于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东汉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称为“谣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为御史的特殊权力,到了唐朝,已经成为国家律例。

顾名思义,所谓的风闻奏事,就是只要听说了,可以去核实,也可以不核实,都能作为弹劾的基础。

当然,单纯的道听途说的风闻奏事与核实过材料之后的“与风闻雷同”,意义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威力足够!

尤其是对于房俊这样名声很差的官员,简直就是致命的!虽然不一定能令其领受国法的制裁,但是降职罢官,却对轻而易举!

所谓“三人成虎”,这么多的监察御史全部弹劾一个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门,按照一般情况来说,这个被弹劾的官员简直就是“坏透了”,已经成为官场的耻辱,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为过……

皇帝偏袒于房俊,这是必然的情况,谁心里都清楚。

但是为了偏袒一个臣子,便与整个国家的体制违背甚至是废黜,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这就是这些监察御史的底气所在!

最最关键的是,现在已经将房玄龄牵扯进来了……

按照一般逻辑,根据御史的弹劾奏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房俊的罪名坐实,皇帝予以处罚,那么就证明弹劾是成功的,奏章是正确的,那么,奏章之上“依仗其父之权势”就顺理成章是正确的……

最起码,房玄龄一个“教子无方”的名声是跑不掉了。

这对于几乎在道德方面毫无瑕疵的房玄龄来说,不啻于一个巨大的打击,肯定会对房玄龄的名声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

没人有敢贸然出声。

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到将要窒息……

这时,中书舍人马周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启奏道:“民间素有俗语: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便是国法律例,亦讲究人赃俱获、物证俱全。没有证据,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认罪?如今,多位监察御史联名弹劾房俊,所言之真伪,并无明确证据佐证,是以,臣请陛下三思。”

监察御史谢文举便出声道:“中书舍人此言差矣。臣等身为御史台之监察御史,风闻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赋予的神圣职能,但凡朝中二品之下的官员皆可弹劾,何故房俊便能例外?如此道德尽丧、罔顾国法之败类,难道阁下还要维护他么?”

此人口齿伶俐,即便是面对皇帝最宠信重用的中书舍人马周,亦气势咄咄逼人!

当然,这其中所谓的正气占了多少,嫉妒又占了多少,那就谁也不能分辨得出……

同是年青官员,自己出身世家豪族,马周却是出身寒门,可现在自己干的是讨人嫌的监察御史,整日里只能琢磨着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里得罪人;可是马周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边,处理的是国家机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权臣、王公贵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满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员,嫉妒马周的不知凡几,此时见到谢文举怼上马周,无论是不是同一阵线,不由得都在心里暗暗叫好!

马周是什么人?

岂会被他这小小的手段压制,微微一笑,理都不理这个谢文举,而是对李二陛下说道:“陛下,风闻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没错,此举可以广开言路,不因言获罪,实在是大唐皇帝开明之举,微臣衷心拥护!可微臣也知道,风闻奏事亦要核实真伪,诸位监察御史只是风闻奏事,即便可将那些罪大恶极之蠹虫给予严惩,却终究只是依靠陛下的圣旨申饬,凭借的是陛下的乾纲独断。若是能够查明事实,将那些罪恶滔天、利用手中职权恣意妄为之辈绳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国法,岂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那谢文举就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