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澳门土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三十二章 县尊借钱(2 / 4)

作品:《大明澳门土司

听着自己弟弟的嘟囔,郑一官发现自己的弟弟并不像看起来那般鲁莽。翻过身来,想起刚才和舅舅的对话,郑一官心中却是翻腾不已。自己并没有将加入洪门的事告诉黄程,只是将在会安的见闻说了一些,就把这个老海商惊得不断倒吸冷气。不过舅舅盘问过后,却告知他常居日本的李大掌柜即将南下澎湖,询问自己是否要去他手下做事。

这李大掌柜也是泉州人士,相传是一路从马尼拉杀到了日本,侨居九州,颇受倭人尊崇。其掌船数千,拥众过万,可是整个闽浙洋面最大的海主,如果能跟上他,那飞黄腾达便指日可待。郑一官心中难以取舍,辗转难眠。

第二日的南湾却是热闹异常,东南面的农贸市场里卖粮的铺子前,排起了蛇形长队。澳门土地贫瘠,地域狭小,除了妈阁村和望厦村所产粮食以外,平日里全部依靠从大陆走私。可由于澳门贸易季的空前繁荣和广东战船大多被调往澎湖助战的影响,不断有被丰厚工钱吸引来的百姓偷渡到此,如今洪门统计下的南湾市民已经快突破了八千。

他们的到来,极大的加重了澳门的粮食供应压力,澳门米价甚至炒到过一两三分每担的高价,惹得南湾原住民一片怨声载道。待到昨日安南大米到后,陈良就直接调集了数船白米运入洪门专营的粮铺,今早木牌上的米家竟然写着六分银子一担。听到消息,南湾的大姑娘小媳妇早早便跑去排队,生怕抢不到这便宜大米。男人们呢?男人们自然不是在湾仔做工,就是在港口帮忙转运香料赚银子。

贸易不但是澳门的生命线,更是这里百姓的身上衣,口中食,这次的远航也真真正正让他们感受到了船队带来的红利。

在他们不远处,陈良也正和一个华服老者并肩而立,一同欣赏面前这群喜气洋洋的莺莺燕燕。

“陈东主行这陶朱之道,竟能惠及一方百姓,真可谓是义商啊!”面前满是称赞之意的正是香山县衙成功连任的常师爷,或许是有求于人,或许是知陈韶音在侧,或许是看到陈良今非昔比,常先生的口气再不复往日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