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戏剧年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18章 又出了一个演员(1 / 2)

作品:《我的戏剧年华

接下来的戏份中,江浔发挥正常,郑爽也不负众望,大家看到郑爽把一个美丽、幽怨、愤怒、悲愤又无可耐何的辛十四娘演绎的如此精湛!

杀青了!

谢晋导演对两位青年演员很是满意,主动提出合影的要求,“小江来。”他也招呼着江浔。

郑爽看看江浔,主动站在了谢晋导演右侧,轻轻地挽住了谢晋导演的胳膊。

“哎,你看,我站在中间,里外就多我一人,你们这对金童玉女,冯子平和辛十四娘,应该合张影。”谢晋导演看看左右这一对年轻人,主动抽身而出。

哦,拍戏是拍戏,摄影是摄影,大庭广众之下,让一对青年男女单独合影,虽然还穿着戏服,虽然都是剧中的角色,两人还是有些忸怩。

“你演得真好,”江浔主动化解尴尬,“期待以后合作。”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影片,我都有时间。”郑爽笑着点点头,步摇微动,亭亭站于江浔一侧。

咔嚓——

冯子平与辛十四娘的照片,就此定格。

……

结束了,江浔在宾馆里洗了个热水澡,换下戏服,穿上西装大衣,冯子平又成了江浔。

晚上是剧组的杀青宴,依照谢导的酒量,肯定又是不醉不归。

他坐在桌前,认真地写拍摄笔记,把自己的心得感悟记下来,回到北平,苏民老师要批改。

这两集电视剧,他真的就跟拍电影一样。

谢导也是把电视剧当电影来拍的。

“我觉得他是一個对的导演,他不会难为一个演员。

他对人的观察很犀利,他能看透一个人的心底,然后他的确会唤醒你一些甚至你自己也不太熟悉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被唤醒之后,那就没有什么演技不演技的事,一定会有一个最好的表现。

只要把这个燃烧起来,我的表演水平感觉长了一大截……”

江浔站起来喝了口水。

“很多人以为装一个事是表演,其实是错的,好的表演是暴露一个事。就像谢导挖掘我身上的某些我自己都不太熟悉,或者已经沉睡的东西,这个东西出来就是暴露,也是爆发,会非常有力量……”

……

大厅里,喜气洋洋,大家都是一脸的轻松,欢声笑语,敬酒声,道别声,祝贺声,响彻了整个大厅。

谢导挨桌敬酒,他嗓门声高,笑起来格外爽朗,激情、潇洒、和蔼慈祥的模样令人陶醉!

“导演,我,演得怎么样?”郑爽脸上绯红,借着酒劲拉住导演,非要让他评价一下自己。

“其实,在我眼里,你就是青衣……”

在谢晋眼里,各种角色都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他对演员的基本判断,大体接近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五行”:生、旦、净、末、丑。

譬如祝希娟,风风火火、敢打敢拼,类似京剧中的“刀马旦”;而刘晓庆,有时泼辣、有时俏皮,有时风情,类似戏曲舞台上的“花旦”;

相比之下,王馥荔、潘虹、陈冲、张瑜、丛珊……则可归为比较端庄、柔美的“青衣”。

郑爽的十四娘,自然可以归到青衣一类。

当然,剧中的吕凉,杨昆是配角,可是也是不可或缺。

就象牧马人中的牛犇,在他眼里,牛犇无疑就是一个优质的“文丑”。

他常说牛犇是个“黄金炮架子”——炮筒只有装在合适的支架上,才能打得远、打得准,意指牛犇属于那种能把“红花”衬托得格外鲜艳的“绿叶”。

这样的演员戏不在多,但没有他们的存在,就像炒菜忘了放盐一样,一场戏就会少了许多滋味。

在谢晋眼里,《芙蓉镇》里的二流子王秋赦、《舞台姐妹》里的戏班班主和尚阿鑫,《大李小李和老李》中的大力士关宏达,都属于这一类不可或缺的“黄金炮架”。

“江浔怎么样?”郑爽突然一把拉过江浔,她的身体轻轻地依靠在江浔的身上。

江浔却不敢走开,他怕郑爽真的喝多了,跌倒。

可是大家都听着,认真地听着,江浔的表演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们想从导演口里听到,谢晋导演的评价。

“江浔啊,”谢导爽朗地笑了,“我们这个时代啊,又出了一个演员!!

他一脸得意,一脸得意地把一杯酒一饮而尽。

从开始到杀青宴结束,他再也没有再提上影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