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戏剧年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14章 传呼机(1 / 2)

作品:《我的戏剧年华

王府井大街,人潮如织,中国人的习惯,不出十五都是过年。

与杨哲牵手走在大街上,行走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是这样走走,江浔也感觉到满足。

这座古都,古人是不是也是这样走着的?

嗯,中国五千年华裳汉服的优良传统里,男人腰间似乎总得环佩叮当挂点啥。

先秦的玉佩、两汉的印绶、唐宋的佩剑、明清的香囊,无一不是显摆身份的物件儿。

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传呼机再次当仁不让地出现在腰间,这东西还不能被外衣遮住,否则就如锦衣夜行。

腰挂传呼机,灰西服红领带,袖口的洋文商标舍不得撕掉,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末土豪的时尚style。

江浔其实早就想买一台传呼机了,他出去拍电视剧,把电话打到海政,可是海政的电话也不是为他一人准备的。

再说,剧组里的人找不着他,有时也是干着急。

剧组里,谢晋导演配上了传呼机,大家都对这东西很感兴趣。

有了这玩艺,就可以进入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可是当后来大街上滴滴声响起,行人纷纷停下捂腰,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男人普遍肾有问题呢。

两人进入邮电局,杨哲就打量着玻璃柜台里的一台台传呼机,团里有领导也有这玩艺,自己的哥哥也有这玩艺,可是真的看到价格,杨哲暗暗咋舌,好家伙,一台传呼机售价2858元!

她看看江浔军绿色的挎包,里面是刚从银行提的现金,都用报纸包着呢。

江浔也在看着柜台里的东西,这是一部日本产的“古董”:咖啡色的机身,外带小卡套,一根不长的银色链子可以别在裤腰带上。

这部寻呼机机身竖向和数字单排置顶,并且只能显示数字,如果有人留言,显示出来的都是像早期电报码一样的“暗语”。

但饶是这样的古董,也是这个年代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动辄三四千的价格成了此时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那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游览长城时,尼克松的身上突然发出“滴滴滴滴……”的声音,”

看着杨哲在价格面前有些紧张,江浔就开起了玩笑,“我方陪同人员都大惊失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向上级汇报,才知道这东西就叫传呼机。”

其实早在1984年,广州就开通了全国第一家数字寻呼台,次年11月,北平市电信管理局无线寻呼通信系统正式开通使用。

“寻呼年代”的星星之火,就此燎原!

“同志,拿这個我看看。”隔着柜台,江浔点了点一台传呼机。

柜台里边站着的中年妇女懒洋洋地站了起来,她没有接话,却是打量着江浔和杨哲,她的眼光把两人从头到脚扫了一遍,看这年轻的样子,让这位中年妇女就好象没有听到江浔的话似的。

“大姐,能拿这个我们看看吗?”杨哲又一次轻声问道。

“看看,看坏了怎么办,是你们赔还是我赔?”中年妇女再也不瞅他们,转身又懒洋洋地坐回到椅子上,手里就差一包瓜子了。

“我们不光看,买。”江浔不想自己的心情被打扰,他用手指重重地点了一下柜台。

“买,一般人买得起吗?”中年妇女嗤之以鼻。

杨哲有些尴尬,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他们俩呢,不过,定对俊男靓女,确实长得好看。

“我们不是一般人,我们是二般人。”江浔取笑道,“二般人买得起!”

哗——

周围的人爆发出一阵大笑,中年妇女狠狠地瞪他俩一眼,不再搭理他们。

江浔是真的没有想到,有钱他还买不着一台传呼机!

“走吧。”杨哲扯扯江浔的衣袖,江浔还想理论,可是杨哲却拉着他往外走,正好,这东西太贵,人家不给看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