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4)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但是不能为了一个殷浩就挑起这样的纷争,除非是能够顺利除去桓温、桓熙父子,致使桓氏无主,引发内乱。

当然,这种话,王坦之也不愿说出口。

王坦之曾经在桓温的幕府任职过一段时间,与桓温多有接触,也了解桓温的脾性,总得来说,桓温是讲规矩的。

如今王坦之辅佐司马昱对抗桓氏,也能说是世受晋禄,为报恩义,故而尽忠职守。

就算桓温得了天下,除非王坦之一心求死,否则,他也顶多是被废黜为民,余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可一旦王坦之将司马昱的矛头引向桓家父子,使得他们父子作为刺客的暗杀目标,事情传扬出去,便是解不开的死仇。

到时候别说是想苟且偷生,九族都得给你扬了。

实际上,就算王坦之真的建议,司马昱也不敢听从。

想要桓氏内乱,就得同时成功刺杀桓温、桓熙父子二人,只要有一方失败,就得做好迎接幸存之人的血腥报复。

要想办成这件事情,难度何其之大。

有了庆忌的先例在,哪怕有人愿意自断一臂,让妻子被司马昱杀死,也不能换取幸存之人的信任。

王坦之苦劝道:

“大王,截杀殷深源,只能图一时之快,却将带来无穷后患。

“殷深源虽死,于桓元子无害,大王反倒要被世人非议。

“桓元子必会以此事为由,问罪大王。

“大王!如此行事,得不偿失呀!”

司马昱闻言,逐渐冷静下来,其实他也只是在一时冲动之下,怒不择言罢了。

真要是派出刺客截杀殷浩,司马昱也害怕桓温依样画葫芦,自己就得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

司马昱带着歉意道:

“是我一时气急败坏,出言无状,多亏文度提醒,使我迷途知返,不至于误入歧途。”

王坦之闻言,终于放下心来。

司马昱之所以能够主持朝廷大局,不过是因为天子年幼罢了。

虽有太后临朝称制,但是不能安定人心,必须要由宗室长者代劳。

司马昱是晋元帝仅存二子之一,也是兄弟六人中的老幺,另一人则是武陵王司马晞。

由于司马晞喜好习兵练武,自然不能入江南士族的眼,他们历来轻视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