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军心可用(2 / 2)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正如桓温对凉州叛乱的断语,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凉州初定,人心未附,桓熙恩义未施。

“朱序虽有四万州郡兵,可守城有余,野战不足,只能虚张声势,派不上大用场。

亲自视察过官营牧场,桓熙越发想要重新夺回凉州,彻彻底底控制住凉州的那些肥沃草原。

此时,八千匈奴骑卒集中在了将台之下,桓熙走向高台,所过之处,匈奴人无不向他们尊崇的大单于单膝下跪,表示顺从。

且不提五千精锐枪骑,即使是匈奴弓骑,面对一群老弱妇孺,也是敢于出重拳的。

一旦乞伏司繁选择追回人畜,桓熙便能将他引出凉州,择地伏击。

这种事情桓温也曾经历过。

好在有亲兵为桓熙传话,哪怕是位于队列后排的费连贺隆也能够听清楚。

索遐为桓熙介绍道:

当然,台下挤满了匈奴骑卒,不可能所有人都听得见桓熙的声音,费连贺隆就是其中之一。

大单于的名号,早已深入人心。

也就是以牲畜的市价来换算,每价值一千钱,就得缴纳二十钱的税款,以永和五铢支付。

其二是不顾一切,前来追击,试图将家人抢夺回来。

台下骑卒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其一是军心动摇,不战自溃。

“此战,敌强我弱,不可力敌!”

“如今乞伏鲜卑主力尽出,仅有老弱而已,怎么会是我的对手!

谢艾完全赞同桓熙的看法。

“正是!如今乞伏司繁带走了三万鲜卑骑卒,我料定,麦田无孤山必然守备空虚,若能一战破之,掳其人口牲畜,则大事可定!”

离开弓骑大营,桓熙又迫不及待前往巡视银川周边的官营牧场。

翌日,清晨,天色破晓,桓熙与一万三千名骑卒就已经出营,他们只携带了必要的甲仗,以及七天所需的肉干与干粮。

“单于台一直在遵循梁公的命令,收购民间牲畜,时至今日,西套草原共有三所官营牧场,繁育有牛三万头,羊十万头,其余杂畜不下五万。”

因此,从一开始知道乞伏鲜卑叛乱以后,他就不再准备直奔凉州。

回到枪骑大营的帅帐,桓熙只留下谢艾,与他分析起了这一战,自己与乞伏司繁的实力对比,桓熙说道:

“金城、西平二郡有六千骑卒,但人心不定,若是强行驱使他们作战,恐怕会有临阵倒戈的危险。

桓熙闻言笑道:

“唯有破釜沉舟,方能一往无前。

毕竟,当鲜卑骑兵们知道妻儿老小都被桓熙劫去,只可能有两个选择。

桓熙站上了高台,用匈奴语向众人大声打着招呼,犹如面对自己的旧友:

“银川有五千枪骑,八千弓骑,但匈奴弓骑并不顽强,若是陷入苦战,恐怕难以坚持。

而桓熙将步兵留给了王猛,让他留在关中,随时策应桓温。

索遐颇为担忧,光是前往麦田无孤山,在路程上就要走六天时间,而桓熙却只带七天的粮食。

“等我掠其人畜,又何必担心归途没有食物!”

我先去输液,一万字肯定写不出来,今天保底7000。

新建了一个Q群,群号:78581730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