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永和九年(2 / 3)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苻健沉吟道:

“安插细作,挑拨代国内乱,此事皆有丞相安排,但桓熙想要东出,必攻凉州,以除后顾之忧,朕的爱子因他而死,怎能使他称心如意。”

雍州,长安。

但他注定是赶不上那场盛会了,当然了,兰亭集会可以不参与,可《兰亭集序》必须收藏。

但也没有将桓熙的手拍开,就这般放任了他。

桓熙并没有急于挑战江南士人的神经,推出科举制。

翌日,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正月初一,朝廷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如果心生懈怠,不能与他一同努力、进步,未来的帝国当然还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但地位注定将会边缘化。

譬如袁谭、袁尚两兄弟,起初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想要夺取河北,却因兄弟二人联手,无功而返。

这话倒也没有说错,桓熙在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担任梁州刺史,却在仅仅一年之后,鲸吞整个关陇,确实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夫君为何这般问?”

桓熙摇头道:

“只是心有所感。”

恢复中原,匡扶天下,才是桓熙的志向。

没有了利益的冲突,自然是兄友弟恭。

苻雄分析道:

“桓熙占据关陇,地险而民附,陛下不可图也。

只是想要激化代国内部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

“诸君当年投奔桓某,桓某彼时尚且年少,只怕诸君也未曾想过,短短数年,能有今日之盛。”

收拾好心情,桓熙拍拍手,让歌姬舞娘们暂且退下,他对宴会上的将佐们感慨道:

但代国也不是这么好打的。

就在桓熙期盼着前凉内乱的时候,已经自称大虞皇帝的苻健也与丞相苻雄商量起了下一步的战略。

这几年,可谓是收获满满。

尤其是听说西套平原上的弓骑追随桓熙在洛阳作战,获得丰厚赏赐的情况下,更使他们羡慕不已。

凉州、并州无需阐述,至于河套,虽说刘务桓、刘阏陋头如今对待自己还算恭顺,但桓熙一直以来,都没有放松过在前套、后套平原施加自己的影响。

将佐们纷纷恭维桓熙的功绩,桓熙却道:

“非诸君尽心辅佐,桓某无以至今日。”

距离狼山之战,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苻氏已经重新整顿了兵马。

“夫君不是说过要戒酒么,今日怎么又喝了这么多。”

手上却不老实,谢道韫白他一眼,说道:

所以铁弗匈奴数次主动进攻代国,却屡战屡败,几次遭遇灭族的危机,可拓跋鲜卑却始终不能直接出兵,占领河套地区。

这话倒也不假,毕竟在宴席上,他一般不关注音乐,都在看舞娘纤细的腰肢。

此前桓熙还曾与桓伊说起,听过他的笛声,再闻酒席丝竹管弦,就只觉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