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3)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桓熙麾下的精兵,是由雍、秦、梁三州二十五万户百姓供养。

而桓熙所能调集的战争资源,张遇望尘莫及,毕竟他仅仅占据了许洛之地。

战争,抛开双方将领的能力差距不谈,归根结底,还是彼此间国力的比拼。

当张遇远远望见严阵以待的晋军步阵,他就已经萌生了退意。

此番追击,本就是张遇为了在面子上过得去,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追出二里地,在他看来,对别人,对自己,也都有了一个交待,不至于被人耻笑,自己被桓熙这样玩弄、羞辱,到头来,居然连出城追击的胆量都没有。

这种想法确认很难让人理解,但总会有人把荣辱看得很重。

张遇很明显就是这样的人,哪怕明知道桓熙是在故意诱敌,还是要冒险出城。

否则,原时空中,他大可认下与苻健的父子之情,拜义父嘛,不寒碜。

然而,张遇再想退走,桓熙又怎会让他如愿,代步马都已经被留在了原地,后方早有民夫接应,将马牵走,带离战场。

桓熙下令骑兵换上战马,他冲邓遐大喊道:

“左翼!重点攻击张遇左翼!”

张遇出城时,邓遐就在桓熙身侧,同样望见了张遇左翼面对箭雨时发生的骚乱,他答应一声,呼喊着领了五千晋骑向张遇的左翼杀去。

桓熙又对负责统领匈奴弓骑的周楚呼喊道:

“跟上去,按照狼山一战的战术,下马步射,同样攻击对方左翼,若是敌骑杀来,向应远(邓遐)靠拢!”

周楚朗声应诺,他曾跟随桓熙出征河套,自然清楚所谓的狼山战术,就是利用机动性,远距离打击地方军阵,射一箭,换一个方位,若是遭到敌军骑兵的追杀,则寻求晋军枪骑的保护。

眼看着邓遐、周楚带领骑卒杀了出去,桓熙领着石越、杨安等将领,统率步卒,保持阵型在后追逐。

顷刻间,追逐双方的角色发生逆转。

但最明显的变化是,桓熙敢于用骑兵暂时拖住张遇后撤的大军,而张遇却在追击战中,无法用骑兵延缓桓熙的速度。

毕竟桓熙在狼山一战,在骑兵的直接对话中,完胜苻雄,也给他麾下的晋军精骑铸就了威名。

张遇明知骑兵很难是桓熙的对手,又怎敢让他们脱离步兵的保护。

此时,张遇眼见晋匈骑兵向本方左翼杀来,桓熙的步卒同样也失去了骑兵的保护,他索性不退了,下令回身接战,目标直指桓熙的步兵集团。

纵使左翼被晋骑击溃,只要自己能够击败桓熙的步兵方阵,依旧能够扭转战局。

然而张遇似乎只记得狼山一战,晋军骑卒的骁勇,却忘记了,桓熙从荆州带走五千将士往汉中上任,又在梁州选拔五千战兵,当时由于缺少兵马,只能维持一千骑兵的规模,桓熙真正起家,还是靠的步卒。

桓熙见张遇回身杀来,当即大喊:

“止步!结圆阵,原地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