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四大项目(求月票)(2 / 2)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陈国华并不知道勃列日涅夫此人当上班长之后,到底又干嘛了,但他知道,现在四大项目一起上的话,接下来只会更忙。

这一点已经跟原时空,有了很大的不同。

很多事情,一旦换了人,伴随着时间的发酵,就会走向未知。

尽管历史是有非常强大的修正,可谁知道未来呢?

回到翠花胡同之后,陈国华抱着陈思这个小家伙,哄着她睡觉的时候,还在思考这件事。

“国华哥,你在想什么呢?想得这么入神?”

于沫离哄好陈伟这孩子之后,见陈国华还在抱着小家伙摇晃,而陈思这个小家伙已经睡觉了。

不由好奇地询问道。

陈国华回过神来,微微一笑道:

“我在想工作的事情,困了吧?睡觉吧。”

“好!”于沫离温柔笑了笑,等把两个小家伙安顿好之后,她这才过来抱着他。

“国华哥,我是不是很笨?什么都帮不到你?”

“说什么傻话呢?你给我生了一个对聪明的儿女,帮我处理好家里的事情”

揉了揉她的脑瓜子,陈国华温柔说道:

“别想那么多,你呀,就好好学医,往后我们一家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以上,全靠你了.”

噗嗤!

于沫离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能不能活那么久,又不是靠我,你之前还跟爹说过关于长寿的三要素呢”

“对啊,我没说错呀,你就是我的开心果,你让我开心了,我不就可以活得更长久嘛”

“你就换着法子哄我吧,把我哄傻了,看你还要不要我?”

两口子说着体己话,说着说着,就忍不住要动手了。

他们两口子是每天都见面,每天都住一起。

但由于有孩子在,所以夫妻生活。

其实真的不多。

今天好不容易来了兴致,所以【后续内容,VIP付费观看】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却相对闲了下来。

他还以为四大项目启动之后,他就会忙碌起来,结果并不是。

既然上面领导没喊他,那他就待在振华研究所内,先按兵不动好了。

由于那一千万人民币还没到位,陈国华现在也没办法行动。

只能够先召集李天祜他们这些打字员,先把技术资料给打印出来再说。

而隔壁的空房间内,马明伟他们正安排保卫科人员打扫卫生。

“马科长,那几头猪,活过来了”

门口,曾庆刚跑了过来,满脸欣喜地说道。

“真的?”

马明伟顿时高兴不已,他身后的几名保卫科职员,也同样非常高兴。

之前那六头猪,在消毒隔离之后,顿时就变得病恹恹了。

接着就给它们灌了不少中药,可它们还是不见好转,接连两天都是人工灌输中药和食物。

而这些工作都是他们保卫科在干这件事啊。

或许,他们以前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给猪治病。

没想到还被他们给救活了,真是奇迹。

要知道,前几天死掉的那头猪,估计现在已经被微生物给分解了不少吧?

一同运输回来的猪,却是有不同命运。

好吧,虽说这些猪,即便是被养好了,也很快会被屠宰吃掉的。

但好歹为人类作出贡献了嘛。

“当然是真的,刚才见它们都能够站起来走动了.”

曾庆刚非常开心地汇报道,马明伟哈哈大笑,“走,去看看。”

很快,他们去看过之后,就回来主任办公室这边,给陈国华汇报消息。

后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挺高兴的。

说真的,那六头大肥猪,陈国华觉得都救不回来了。

没想到中药居然也有用。

来到猪舍门口,陈国华仔细地观察着这六头猪,特别是那些猪粪和它们本身的状态等,主要是看它们是否真的已经恢复了。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应该是差不多好了。

“贝医生,你们怎么说?”

旁边,贝俊健他们也在看着,听到陈国华的提问,便说道:

“应该是算好了,但为了确保是真的痊愈了,还要观察两天。”

“嗯,不急着杀它们吃肉,最起码也得让它们身体里的药物给排泄出来才行”

陈国华点点头,他当然不会马上杀猪啊。

振华研究所也不缺这六头猪。

反倒是研究员的身体状况更重要。

从猪舍回来,邱宗岳却已经过来了。

“国华,你回来了正好,我听说那些猪已经好了对吧?那我就拉走了”

“为什么要拉走?”

听到此话,陈国华顿时皱眉问道。

“这些猪毕竟生过病,不适合再留在这里了”

邱宗岳的意思很明显,这些猪,不能够留给振华研究所,不能给研究员吃。

毕竟,一旦出事,后果难料。

虽说对方是好心,但陈国华还是摇摇头,道:

“这六头猪,我们会养一个月左右,如果到时候它们能够完全好过来,那就最好,如果不行,那就埋了.”

“我已经准备好了技术资料,很快就可以开始研发抗生素了,只要有这样的药物,我相信”

见此,邱宗岳却摇头道:

“不行,这是上面的意思,国华,你不能够意气用事,你们振华研究所可是有一千多研究员.”

事关重大啊!

陈国华顿时沉默了。

抗生素确实不是万能的,中药也同样如此。

但凡研究员有谁生病,陈国华也扛不住上面的压力。

而且,这很有可能就是大范围的

不等陈国华说话,邱宗岳继续说道:

“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我等下就安排人把这些猪给带走。”

“还有,接下来你们振华研究所就全力搞你们自己的科研项目,但有一点,努力挣外汇.”

“上面说了,今年的目标不是二十五亿美金,而是三十亿美金,想问问你有没有压力?”

陈国华闻言,眉毛一挑,道:

“真的是三十亿美金?那我们振华研究所的科研经费预算呢?是不是可以相应提升一些?”

对于三十亿美金这个目标,讲真的,陈国华虽然觉得有些压力,但也不认为无法完成。

只要现如今的局势不要太离谱,那么就问题不大。

不就是相当于一个半IBM公司的年营收嘛,他觉得稍微努力一下,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嗯,说到这一点,你说的那个西南烂泥沟金矿,我们还在找,你可能还需要等一等.”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忍不住说道:

“领导,就不能够先把经费打过来吗?我这还等米下锅呢.”

前者顿时瞪眼道:

“等着,急什么?还能少了你的钱吗?真是财迷!”

说到财迷两个字,他自己都笑了。

因为如果不是陈国华这个财迷性子,知进退,恐怕早就闹了起来。

之前先生跟陈国华两人约法三章,说好的振华研究所赚了钱,可以分一半的钱。

结果,去年赚了那么多,加上前年赚的钱,振华研究所少不了得拿到二三十亿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啊?

可实际上,去年全年下来,振华研究所仅仅只是花了三千万人民币的经费罢了。

当然了,三千万人民币的经费,也不算少了。

但对比原本他们应得的二三十亿人民币,那可就连零头都不如了。

等邱宗岳离开之后,陈国华笑了笑,转身回了实验室。

尽管没拿到钱,他却也不担心。

目前也没有什么要紧事,那就按部就班地来吧。

半导体行业方面的研究,可以适当放缓了,去年下半年之后,深紫外光刻机的研发,好几次都被迫打断。

与其这样,还不如抽调人手,留下部分精英,让他们磨洋工即可。

现在是优先搞一搞其他层面的研发工作。

比如光学仪器实验室这边,比如准分子激光器实验室,比如设备研发实验室。

今年既然要赚三十亿美金的目标,那么就少不了多搞几个赚钱的项目。

数码单反相机就不要想了,这个有待时间的沉淀。

自动聚焦技术系统就是一项大工程,还有光圈单元、快门单元和图像感应器等几项。

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突破的技术。

所以今年开始,要重点突破这些技术。

目前光学仪器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反光板、五棱镜这两个零部件,至于主机板这部分,也已经突破了小部分技术。

也因此,还剩下的光圈单元等零部件,确实一个较为难搞的问题。

“老薛,你带一个小组,先完成镜头卡口这部分零部件,对你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吧?”

实验室内,陈国华开始分配任务。

薛晋权他们这十二位超学神,除了姚诗琼等几人之外,其他人都被陈国华给抽调了出来。

没办法,既然要搞项目,当然要搞准自己的定位。

而一台数码单反相机,就是陈国华的突破口。

按照原时空的历史,那么数码单反是八十年代才出现的,当时是索尼公司推出来的数码相机。

然鹅,这台索尼马维卡照相机,其实就不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

而是在千禧年的前一年,也就是一九九九年,尼康公司推出的D1才是真正的数码单反相机。

所以,陈国华觉得,参照索尼的路线来走,让别人无路可走,那就对了。

“老陈,我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看到眼神坚定的薛晋权,陈国华点点头,又看向陆子敬和赵菊生两人道:

“老陆,老赵,你们两人负责传感器部分,这个不急,但你们也不能够躺平,在今年六月份之前完成,有没有问题?”

后两者同样神色一肃,连忙点头,接下了这个任务。

讲真的,他们跟着陈国华也有好几年了,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大一新生了。

按照原来的路线,那么他们今年应该才大四。

可现在他们早已经毕业,工作经验都已经有两年多了。

其实薛晋权他们这些人,一开始只是想着造计算机,可学着学着,很快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脑子,已经装了很多高尖端的技术。

不过,他们所接触到的技术,都是相对零碎,不是完整的技术。

就好像现在一样,他们能够做到的就只是一台数码相机的部分零件的研发技术。

而这就是陈国华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只可惜,这样的人才,哪有那么好培养啊。

接下来的其他组件,陈国华陆陆续续地给众人进行安排,然后就去忙碌其他的事儿了。

除了要搞一台只有一半或者部分数码相机血统的数码照相机之外,陈国华还准备了寻呼机、收音机、电脑等几个产品,这些都是今年需要拿出来的拳头产品。

更是决定振华研究所能否赚到三十亿美金的关键之一。

电脑这东西,陈国华并不确定是否要拿出来,就算它只是阉割版的电脑,到时候拿出来的时候,势必会石破天惊。

不过肯定也需要进行一番改良,先把产品拿出来再说。

而且电脑这东西,对于发展制造业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毕竟电脑所需要的零部件很多,而且振华研究所对这部分的技术已经完全掌握了,只需要一番改良,再将系统进行一番改良,应该就不成问题了。

最重要的还是要跟目前北美那边的半导体技术差不多或者仅仅只是领先一点点。

所以针对电脑这款产品,陈国华需要对目前北美半导体技术有着最为透彻的了解才行。

在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当然不会冒险,所以当初并没有想过要拿出电脑这样的产品。

然而现在嘛,可以有所尝试了。

“好了,今天召集大家来,想必你们也听说了吧?”

看着蒋却民、赵孟引、林志武、桂质廷等人,陈国华笑眯眯地问道。

关于振华研究所在一九六二年的目标是赚三十亿美金这件事,随着陈国华跟薛晋权他们说过之后,很多研究员也陆陆续续知道了。

这个目标很宏大,但却不是不可能完成,所以大家都十分振奋。

见众人兴奋激动又有些担忧地点头,陈国华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继续说道:

“你们的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制造寻呼机”

“简单说一下,寻呼机其实就是一种单向通讯设备,信号通过地面覆盖网络传输,以较低的速率传输简短的文字信息”

“技术资料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先拿下去看看,我觉得这东西的技术含量不大,但你们需要认真对待.”

蒋却民他们纷纷接过技术资料,低头看了起来。

关于寻呼机这东西,在北美那边,早已经出现了。

在五十年代早期的时候,北美无线电工程师阿尔吉朗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研发出来。

只不过这东西是应用在医疗领域,只是作为一种用于远程呼叫医生的工具。

这东西,确实是只能够接受简单的文字信息。

也因此,阿尔吉朗发明这东西之后,仅仅只是应用在医院里面,并没有被推广。

原时空的历史上,东京那边的电信电话公社在一九六八年开始提供寻呼机业务。

作为无限寻呼机,它是由超外差接收器、解码器、控制和显示等部分组成。

这样的一款设备,对振华研究所来说,实属是太简单了。

无线电技术并不难,建立信号发射器的基站也不难,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只不过,想要拿出设备,还是需要研制出设备,进行技术升级,降低生产难度。

“所以我现在拿出来的这款寻呼机是完全区别于北美那边的beepers,完全规避了技术专利.”

“并且这款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我需要的电池,可以让寻呼机能做到正常待机超过半个月.”

“为了让它更有竞争力,我们还会提供定时提醒、日历和闹钟这三大功能.”

众人一边翻技术资料,一边听着陈国华的话,全都惊喜不已。

按照陈国华所说,这些数字显示的寻呼机,不仅仅能够有定时提醒等这样的功能,更是可以浏览长达一百五十字的短信。

是的,就是短信。

意味着有人可以直接给他女朋友发送甜甜的约会短信,还可以发送简短的开会短信、股票信息等等。

这东西完全可以取代电报嘛。

“好了,大家先熟悉一下技术,过两天我们就开始工作了”

“好的主任!”

在接下来这几天,陈国华就在忙碌着这几样技术产品。

而在一月上旬过去之后,邱宗岳也终于来了。

看到对方满脸喜色地来找自己,陈国华顿时知道对方肯定带来了好消息。

毫无疑问,西南那边的烂泥沟金矿,已经被找到了,并且也确定了其储量,确实非常惊人。

原时空历史上,这个金矿是在七十年代末才发现的。

而现在提前了十多年就发现了,对于这个时代的内地来说,它的帮助当然很大。

尽管不可能马上就可以得到一百一十吨黄金,但好歹它是一个可以变现的金矿嘛。

“国华,上面让我问问你,最近还有没有发现其他金矿?”

此时的邱宗岳,眼睛像一只大号的电灯泡,直勾勾地盯着陈国华。

似乎后者就是金元宝一样,总是给人带来极大的惊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