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意见和彩虹屁(2 / 4)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上面居然如此舍得采购这么昂贵的计算器?

事实上,这样一台计算器的成本就只有五十块钱左右。

但由于这玩意儿是刚出来的产品,目前就只生产了一万五千台的数量,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陈国华还把人工成本等也都加上了。

导致这台计算器的成本就飙升到一百多了。

内地这边的产品,其实利润都很低的。

既然这样,就直接卖两百块钱好了。

等后面,如果大规模生产计算器的话,成本绝对能够降低到一百块钱以下的。

经历了计算器被摔的风波之后,不管是吴梦雨还是奚正林,他们更加爱护计算器了。

旁人是碰不得了!

一众组员们都羡慕嫉妒,可又能怎样呢?

不仅第二设计部是这样,第一设计部和第三设计部也同样如此。

伴随着计算器进入北汽制造厂,一时间,整个厂都很快传出了关于计算器的八卦。

中午食堂这边,程春明端着饭盒,一屁股坐在鲁志孝面前。

“老鲁你应该用过那台计算器了吧?是不是特别好使?”

“肯定啊,比算盘好用多了,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真是神奇,才巴掌大的东西,居然能够计算这么多复杂的公式?”

作为第一设计部的主任,鲁志孝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但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神奇的计算器,它的功能还是让他感觉到大吃一惊。

它可比算盘厉害多了。

“呵呵,你不觉得计算器很眼熟吗?说不定啊就是咱们厂之前那位天才发明的呢.”

程春明呵呵笑着说道,刚巧这个时候白礼春走了过来,便拦着对方:

“老白,我们正讨论计算器呢,你觉得这东西像不像是陈国华发明的产品?”

后者浑身一震,旋即摇头:

“这我可不知道.”

陈国华离开北汽制造厂已经快满两年时间了,自从他离开之后,北汽制造厂这边,讨论他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去年九月份的时候,还有人讨论一下。

毕竟那个时候,陈国华不仅仅在南方中大开了一场学术报告会,后来更是成为了北大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这些都是人民报、青年报等报纸上面刊登过的消息,绝对不会有错的。

至于之后的消息,就几乎听不到了。

“你可不能不知道啊,陈国华之前可是你的下属啊”

程春明闻言,顿时赶忙说道,他还想打听打听一些消息呢。

毕竟陈国华离开北汽制造厂之后,到底混得怎么样了,他肯定很好奇啊。

至于说去年报纸上面说的那些最年轻的北大教授,那只是工资和个人学术这些方面,太高深了。

而程春明想要打听的还是陈国华在创新发明方面的事儿。

要知道,之前陈国华在北汽制造厂的时候,可没少拿出众多发明产品。

没道理上面的人看不到他这些能力啊。

白礼春摇摇头,没在跟程春明闲扯这些,他还没打饭呢。

不过,等白礼春打好饭菜,找位置坐下来之后,还是不自觉地想到了陈国华。

毕竟程春明说的没错,计算器这样的电子产品,还真有可能是陈国华发明出来的。

唉!

只不过,白礼春一想到他跟陈国华已经没有来往了,问这些干嘛呢?

翠花胡同,陈家。

陈国华回到家的时候,就笑呵呵地拿出来五台计算器,对着家里人说道:

“爹娘,大嫂,这是中国电子科技制造厂生产的计算器,说是跟算盘差不多,我就买了五台回来,你们拿去用,对了,记得填写一下反馈意见.”

计算器的生产工厂,确实是叫中国电子科技制造厂,名头不是一般大。

但这是它对外的称呼,实际上,它对内的称呼就是妖零零工厂,是振华研究所的下属单位。

计算器生产出来了,当然是优先供应给到内地这边使用了。

这也是一个产品试验的过程。

尽管在实验室里面,这是一款十分成熟的产品了。

只因为它已经经过了很多相关测试,就连杜明礼和劳崇光他们这样的摔打测试,也做过不少。

众所周不知,巴掌大小的电子产品,肯定会有很多人拿起来使用。

不管如何,在使用过程中,或是不小心,或者是没注意,又或者是故意的,计算器都有可能摔在地上。

如果这东西因为摔地上而导致无法使用的话,那也太脆弱了吧?

作为振华研究所出品的电子产品,陈国华肯定要把好质量关。

反正在内地这边的计算器,质量必须能够稍微过关。

但如果是出口到国外的话,那么外观必须好看,产品质量就相对差一点。

比如内地这边就类似原时空诺基亚的那些砖头手机,出口到国外的话,就有点类似三星那样的手机。

简单来说,在内地这边出售的计算器是实用耐操,在外国的话则是漂亮好看,产品质量的话,相对差一点点。

陈国华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再好的产品,都不如找准了市场定位的产品。

只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只有适合消费者的产品。

有人喜欢漂亮的外观,有人只贪图它实用的功能,而有的人则是希望它能够更加狂拽酷炫吊炸天,走的是人无我有的高端路线,要的是逼格满满。

所以,各自所关注的点不一样,那么就需要对产品的设计下一番苦功夫了。

而且产品质量也一样,肯定没有说兼具各方面功能的超高质量的产品。

比如防水耐高温耐超低温等等,哪能做到呢?

肯定是没有一劳永逸的高质量电子产品,而且陈国华最想要干的一件事儿,那就是跟挤牙膏似的,每年一点点挤出部分功能,然后高价卖给老外。

这里,他必须得学习一下原时空的苹果公司啊。

人家才是此道的高手。

“计算器?”

一家人都十分惊讶,云婉裳更是皱眉不已:

“计算器这东西,我们要来干嘛?而且你买一台就可以了,买五台的话,也太多了吧?”

“没事儿,也不贵,只是两百块钱一台而已”

陈国华浑不在意地说道,五台计算器,也就是他两个月的工资罢了。

他从去年七月份成为二级研究员,从去年九月份成为北大教授。

这两份工作的工资,到现在也没涨过了,可他现在却存了超过六千块钱。

因为他除了这些基本工资之外,还偶尔发表几篇数学论文,刷一刷存在感。

其实数学论文也不是陈国华想要写的,而是埃尔德什他们这些老外,只要有机会,就会拉着他一起写论文。

加上数学期刊的主编鹿乔山,也时不时地问他要论文稿件。

也因此,陈国华被迫赚了这些稿费。

换句话说,他的稿费成为了生活费,两份工资却是直接存了起来。

再这么下去的话,他明年就可以很快成为万元户了。

所以,现在有这样的好机会,就当是支援国家建设了。

再者说了,计算器在定价的时候,也没有溢出成本价多少钱,真心不贵。

反正买回来的话,能够用得上最好,用不上也没关系,就当是给小孩的玩具了。

陈小月她们仨姐妹,加上陈援朝,再有就是胡萍姑。

刚好他们五人可以使用计算器,至于家里的其他人,讲真的,用不上。

“两百块钱?这么贵?”

于沫离、陈梨花她们全都惊呼了起来,陈恭禄更是皱眉不已:

“你哪里来的票?”

“爹,您觉得我会没有票吗?领导给的票,而且我这里还有五张,您要不?”

看到陈国华随手掏出来五张计算器的票,陈恭禄顿时无语了。

他似乎忘记了,他这个儿子的身份可不一样啊,采购这样的计算器,就算它价格昂贵,就算它很重要,但对陈国华来说,真不叫事儿。

而此时的陈小敏她们这些孩子,已经拆开了计算器,照着说明书开始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