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间谍鸽子(求月票)(2 / 4)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夏天在伦敦乘坐地铁,就跟蒸桑拿似的,只要从地铁站出来,就跟蒸熟的螃蟹没什么两样了。

就这样的问题,普通的市民反馈多年,大不列颠部门这才开始规划。

嗯,也要等到二零三零年左右,才有可能将4G网络信号覆盖到整个伦敦两百七十个地铁站当中。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所谓伟大的大不列颠,他们的办事效率到底有多么‘迅猛’了。

也因此,从华润公司送回来的那些报纸当中,陈国华看到这些新闻之后,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他怕个锤子哦!

给他们三年时间,也未必能够造出来真正的光刻机。

看了一眼李天祜他们一眼,邱宗岳点点头,接着说道:

“是这样的,今天除了跟你说计算器的事儿之外,还有就是莫斯科那边,他们要修建一座半导体城,将会整合整个莫斯科的半导体产业,打造属于他们莫斯科的半导体工业”

陈国华闻言,顿时惊讶不已:

“他们真的已经开始建造半导体城了?”

原时空的历史上,莫斯科的半导体城,那是在明年,也就是一九六二年的五月份之后,才开始建立的。

现如今,由于陈国华这只亚马逊蝴蝶煽动了翅膀,直接导致这座半导体城提前出现了。

看来赫鲁是真的急眼了。

要不然他不会那么‘病急乱投医’了。

因为陈国华很清楚,赫鲁这家伙对科研事业,一窍不通。

此人只知道要在所有的领域,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军事或者航天领域等等,他都要超越北美。

好家伙,现在半导体不是要超越北美,而是打着超越京城的口号。

是不是赫鲁也变相承认了京城半导体产业排在世界第一位?

毕竟赫鲁此人很是好面子,当初他可是极为冠冕堂皇,发表了冗长的信件给肯尼迪,然后两人协商一致,南美那边的事儿,这才得以消停下来。

当然了,不管外界承认与否,都不影响振华研究所在半导体产业当中的领导地位。

陈国华也不想当什么领导全世界的半导体行业发展,他只想站着把钱挣了,然后建设好脚下这片土地。

听到陈国华的语气,邱宗岳诧异地看着前者,道:

“对,他们已经建立了半导体城,听你的语气,似乎很吃惊?”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他们挺有意思的。”陈国华撇撇嘴,没接茬。

对此,邱宗岳也没有在意这些,而是跟着聊起了这些事儿。

外界的很多信息,都是邱宗岳这边告知陈国华的,要不然就是后者自己拿着那些报纸来查看分析。

否则的话,陈国华对外面发生说了什么事儿,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既然莫斯科那边也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半导体,同时也开始研发光刻机,那么现在全球都已经参与进来了。

对于陈国华来说,这个也不算坏消息。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个好消息呢。

毕竟,有竞争关系,才更容易把这个市场的蛋糕给做大嘛。

蛋糕做大了,陈国华就可以轻轻松松地一刀下去,分走利润最厚的那一块。

其他的汤汤水水,就留给国外那些资本好了,就看谁的实力更加强大,分走更多的利润了。

反正陈国华只需要保证他这一份利润是最大的,那就没问题了。

在大西北那边的蘑菇蛋进入爆炸倒计时的时刻,陈国华更加不担心外界会因为华润公司切走了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蛋糕而愤怒。

甚至是动刀子。

陈国华根本不担心,有本事,他们就来呗,看看倒霉的是谁!

“除了计算器,你还有没有想到可以发展什么电子产品?”

邱宗岳闻言,只好转移了话题。

对他来说,跟陈国华的日常沟通,除了问计策之外,就是关注科研项目的进度问题。

自从接管了振华研究所之后,尽管陈国华时不时地也会惹他生气,但邱宗岳却很喜欢陈国华的性格和责任心。

最关键是,陈国华是真的很聪明。

简单来说,只要顺着对方的脾性来,那么一切都非常好。

万事顺遂!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陈国华都能够带领振华研究所,拿出来很多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喜的产品。

也因此,邱宗岳现在也变得‘贪婪’了起来。

一个计算器还不够,他还想再加上其他电子产品,以防万一。

又或者说是想要多赚一点钱,快速地把那些债务给还掉。

陈国华闻言,沉吟片刻,道:

“电子产品倒是有不少,但我们的制造业水平太低端了,完全弄不来”

从去年成立振华研究所开始,陈国华就陆陆续续地把众多制造层面的技术转移到107工厂等兄弟单位,却完全没有搭理任何普通工厂。

只因为他十分清楚,培养出来的这些种子,想要保留下来,就必须确保一点,那就是这些人都是军人才行。

要知道,当西伯利亚冷风过境的时候,包括一汽、北汽制造厂等工厂在内,他们全都冬眠去了。

啥意思呢?

那就是上半天班,开半天会,一天就过去了。

甚至经常是开一天的会,根本不会有人上班。

但军工企业不一样,他们肯定还会全天候上班的。

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

工人一天不开工,问题不大。

一年不开工,勉勉强强还能应对得过去。

但,如果是好几年呢?比如说五年都没那么碰过机器。

几乎可以说,这个工人的技术都会降低。

所以,陈国华早有准备,就是为了应对这些。

没有熟练技术的工人,还谈什么电子产品的制造?

也因此,面对邱宗岳的询问,他就这么敷衍过去了。

“怎么会没有呢?我们不是有很多工厂吗?你要是把技术教会给他们,保管能够顺顺利利地生产出来呀”

邱宗岳闻言,顿时急眼了。

还是回到钱这一点,毕竟陈国华多拿出来一个电子产品,那么华润公司那边就可以多出售一些,便可以挣得更多。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外如是。

“领导,您确定吗?”

陈国华顿时笑眯眯地看着对方,接着说道:

“香饵胡同的那些技术工人都学习多久了?现在还没学会吧?呵呵,您想让我怎么教呀?牛不喝水,我还能强按着它的头不成?”

霎时间,邱宗岳的脸色涨得通红。

因为陈国华直接戳中了他,也让他感觉十分羞愧。

从其他地方召集过来的技术人员,是为了学习如何制造陈国华提出的那些微型窃听器。

好家伙,从六月上旬到现在,今儿已经是七月初了呀。

可他们倒好,前几天陈国华抽空问了一嘴,才知道他们才学了一大半。

得,那就不能怪他不过去看那些人了。

“这不能算,你这是以偏概全.”

老半晌之后,邱宗岳这才憋出来这么一句话。

“那好吧,领导,我这里有一个建议,就看你乐不乐意接受了。”

陈国华顿时乐呵呵地说道,邱宗岳当然是连连点头了。

“眼下我们不是有不少高中生或者初中生都跑去农村支援建设了嘛,我想着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能不能留下来部分呢?”

现如今是一九六一年,由于去年的裁员,导致现在很多工厂或者项目都没办法开工。

也因此,很多高中生、初中生等毕业之后都是找不到工作的。

没办法啊,现在的工厂少,并且大部分项目都已经饱和了。

新增长的一些项目,比如之前在白云城开设的尿不湿工厂等,倒是稍微带动了一点点劳动力增长。

但杯水车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