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让人绝望的难度(2 / 4)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只因为老鼠能够藏那么久都没有被发现,肯定是一位十分有耐心的垂钓者啊。

所以,难搞!

“那就这么干等着吗?”

邱宗岳闻言,也是十分不甘心。

陈国华闻言,不由乐了,道:

“那肯定不是啊,我之所以不现在拿出芯片,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便是还有部分元器件还没完成升级。”

“另外,不会等多久的,要不就是这个月底,要不就是六月初,我肯定会拿出来的”

“还有就是基于闪存的硬盘存储器,也需要这样的芯片,我肯定不会等太久的”

“老鼠虽然可恨,但我不可能为了抓老鼠,停下我的脚步。”

还有两件事,那就是光学镜头这边,还没完成相关研究。

更别说光纤通信也同样如此。

解决了光纤通信之后,往后想要通知其他人,速度会变得非常快。

甚至,陈国华还能够顺便解决一下目前电话通讯层面的现状。

毕竟现如今的电话,还是之前的老破旧,每次打电话还要转接,十分麻烦。

但如果改进之后的话,就不会再有这些层面的困扰了。

从目前来说,陈国华觉得这样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对了领导,如果是真的需要制造芯片的话,那么发电厂那边肯定是需要沟通清楚,以免到时候出现问题.”

突然,陈国华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发电厂这件事。

现如今的振华研究所,需要用电的地方非常多。

激光器、光刻机、离子注入设备等,还有软件编程实验室的那五十台计算机,这些都是耗电大户。

而如果一旦开启几百纳米晶体管的芯片制造,那么对电力消耗将会达到一个峰值。

特别是振华研究所基本上都是白天上班,晚上是不会值班的。

换句话说,到时候是所有的用电大户都会启动,那么对于发电厂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需要很多电?现在的发电厂规模还不够吗?”

邱宗岳闻言,顿时惊讶了起来。

陈国华摇摇头,道:

“按照我现在所知道的大概用电数量,基本上每天是可以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

“但如果再启动光刻机等其他设备的话,那么对于电力的消耗,就会很恐怖,现在的发电厂终究还是不够用的”

“除非我们制造芯片的时候,要么那五十台计算机不启动,要么就是其他实验室不启动那些设备.”

越是听陈国华这么说,邱宗岳的脸色就越难看。

尽管振华研究所的赚钱速度是很厉害的,但它消耗的能源也同样十分恐怖啊。

目前来看,恐怕还要给发电厂再安装多两台发电机组,并且煤的供应也要再提高一些了。

现如今的发电厂,其实都是烧煤的发电厂。

即便是后世的二零二三年,其实全国一半的用电,都是烧煤。

其中大同等地的煤矿资源供应了全国大半。

“行吧,我知道了。”

邱宗岳闷闷不乐地离开了,陈国华摇摇头,没吱声。

他就是懒得开解对方了。

赚钱的时候那么高兴,要花钱的时候,就跟爹死了一样。

有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当然不是不懂,而是肉疼那些损耗的资源罢了。

任何人都希望可以白嫖,或者是天上掉馅饼。

只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实验室内,陈国华召集来了好几个实验室的研究员,给众人一起讲解技术问题。

“我们都知道,随着不断优化晶体管结构,缩小晶体管的尺寸,都是为了在单位面积内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可以将晶体管做的更小之外,还可以做一个空间维度,如此一来也是可以在单位面积内堆叠、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进行晶体管的堆叠呢?”

包括杨宇和、钱元兴、董建昌和万福森等人在内的所有研究员,全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没人打断陈国华的讲话。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大致有两种办法。”

陈国华微笑着说道,语气十分平淡:

“第一种就是在晶圆上通过特殊工艺将晶体管做成多层的;另外一种则是和我们之前的工艺差不多一样的办法,也就是在晶圆上制作一层晶体管,然后将多个晶圆堆叠起来,而晶圆之间则是通过硅通孔技术连接.”

“我们先来说一说第一种办法.”

不管是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实验室还是晶体管实验室,亦或者是光刻机实验室。

所有研究员都面露惊讶。

他们也阅读过陈国华拿出来的这些相关的技术资料。

可是更详细的技术部分,讲真的,他们听不懂。

从理论层面来说,董建昌他们都可以明白陈国华说的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的技术难点,在于上层的晶体管没有致密的硅基底作为支撑,很难制作出高质量的晶体管。

更何况,目前好像还没办法进行这样的堆叠。

因为技术上面,还做不到。

而第二种办法相对来说,还简单一些,毕竟这是高密度先进封装技术,但也有一个技术难点,那就是必须要突破硅通孔技术。

陈国华也提及了这一点,第一种办法需要时间的沉淀来进行技术突破。

但第二种办法的话,其实是可以进行取巧的。

“所以,究竟什么是硅通孔技术呢?”

听到陈国华的提问,显眼包万庆萱当即便举手要回答这个问题。

她是想要通过回答问题,来证明她有认真听课,而不是走神了。

看到她那么爱表现,陈国华不由莞尔一笑。

万庆萱这位女同学,之前已经被他点名给弄怕了,所以每次这样的课程,她都是十分积极主动的。

“行吧,你来说一说,但如果说的不对,可是要惩罚的哦。”

“才不会呢,哼!”万庆萱傲娇地哼了一下,然后马上正色道:

“顾名思义,硅通孔技术是通过在芯片和芯片之间、晶圆和晶圆之间制作垂直导通,通过铜、钨、多晶等导电物质的填充,实现硅通孔的垂直电气互连,实现芯片之间互连的一种技术.”

“行吧,勉强正确,自己鼓掌鼓励一下你自己吧。”

听到陈国华的话,万庆萱顿时眯眼笑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陈国华便针对这个硅通孔技术,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讲解。

其实,现如今的振华研究所,还没必要进行这样的技术研发。

但陈国华知道,目前只能够利用这个取巧的技术,来实现更多的晶体管堆叠,从而达到提升芯片性能的目的。

从现有的技术体系来说,想要突破更小的晶体管尺寸技术,难度系数无疑是非常大的。

先不说更远的仅有两位数字纳米级别的晶体管技术,就说仅仅只是五百纳米以下级别的晶体管技术,就足以把人阻拦在门外很长一段时间了。

如果是个位数纳米级别的晶体管技术,呵呵,那就需要涉及到了极紫外光刻机技术了。

极紫外光刻机号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机器,没有之一。

因为这玩意儿涉及到的技术层面和高精尖零部件,实在是太多了。

关于这些,陈国华当然没有跟大家说。

可终究是逃不过大家的好奇心,这不陈国华刚坐下来,准备吃饭,章济川就一屁股坐了过来。

“老陈,趁现在有时间,要不伱跟我们说一说这个极紫外光刻机技术呗?”

中午的食堂处,章济川舔着脸,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

在他后面,又来了好几人。

他们全都坐在陈国华身旁的人,除了章济川之外,还有薛晋权、董建昌、陆子敬他们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