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震惊(求月票)(2 / 4)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别怕,我就在你旁边。”

物理研究所二部内,陈国华没有看到王树迎,连程孝刚都没有见到。

相反,他倒是见到了另外一位领导王公衡。

除此之外,还有之前陈国华见过的专家高仁烈。

跟两人简单寒暄几句之后,陈国华就去找陈桂英和危裕民两人了。

后两者很快就被陈国华找到,并且带他们上车离开了物理研究所二部。

危裕民和陈桂英两人都坐在后面那辆车,所以一路上都沉默着。

时间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在陈桂英和危裕民两人忐忑、激动、期待的心情中,汽车停靠在了翠花胡同。

“咦,大哥大嫂,你们今天怎么是开两辆车回家呀?”

门口,正跟小伙伴们玩耍的陈小敏,看到汽车回来之后,顿时围了上来。

陈国华笑呵呵地揉了一下小家伙的脑瓜子:

“这么冷的天气,还玩什么堆雪人啊?不冷吗?”

正说着话,陈援朝和陈小梅两人也走了过来。

只不过,前者看到从后车下来的陈桂英的时候,顿时激动不已地喊道:

“六姑,六姑爷,你们回来了!”

他是见过陈桂英和危裕民的,当年离开的时候,尽管他还很小,但蘑菇蛋项目也只是从五五年开始的,而陈桂英和危裕民是五六年才加入进去的。

换句话说,在陈桂英两口子加入蘑菇蛋项目那一年,陈援朝也已经七岁了。

“援朝,你都这么大了呀。”

看到自家侄子,陈桂英顿时欣喜不已。

今年已经十二岁的陈援朝,当然不小了,可不是当初那个只有六七岁的小屁孩了。

“六姐,六姐夫,我们进去吧,外面冷。”陈国华笑呵呵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一行人走了进去。

这个时间段,只有胡萍姑和陈梨花两人的单位距离翠花胡同比较近,所以她们早早回来了。

不过云婉裳下午没课,回来得更早呢。

所以,陈桂英和危裕民两口子走进客厅之后,家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对于他们两口子的突然回家,云婉裳她们三人都十分吃惊。

一番叙旧过后,才知道是什么情况。

没想到,是陈国华把人给接回来的。

“难怪国华哥伱前几天要打扫家里的房间呢,原来是六姐和六姐夫要回来了呀”

边儿上的于沫离,此时已经回过神来了,顿时笑呵呵地在陈国华耳边说道。

后者笑了笑,抱着陈伟这个小家伙,心情高兴得很。

不多时,陈恭禄也下班到家了。

家里顿时更加热闹了,几乎要沸腾起来。

即便跟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陈小月她们三姐妹,看到这一幕,也是露出了笑容。

晚上这顿饭,当然是非常丰盛的。

老陈直接拿出了一瓶五粮液。

家里的好酒,都是之前藏起来的,一直都没舍得喝。

现在这么高兴的时刻,不喝酒的话,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陈国华没有参与进去,只有老陈和危裕民两人喝了点酒。

餐桌上的热闹气氛,一直持续了很久。

面对陈恭禄和云婉裳老两口的关心,危裕民和陈桂英两人简单一句带过了他们在大西北的艰辛。

报喜不报忧,是传统。

何况,这事儿都过去了,提它干嘛呢?

“六姐,六姐夫,所以你们现在真的调回来京城工作了,对吗?”

陈梨花想要再三确认这件事,等看到他们点头之后,没等她继续开口,云婉裳就说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你们俩也该考虑一下孩子的事儿了.”

此话一出,陈桂英和危裕民两人顿时感慨不已。

为了科研事业,他们两人结婚多年,至今也没敢要孩子。

但是现在既然回来京城了,生孩子这件事,确实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可很快,陈梨花就遭殃了。

只因为她现在都还没结婚呢,而且又找了粮食局这样的好单位,按理说不愁嫁才对。

面对六姐的催婚,陈梨花装聋作哑,假装没听到。

可是陈恭禄和云婉裳却直接揭穿了她的真面目:要求太高了!

“你想要什么样的青年才俊?我给你介绍。”陈桂英当即大包大揽地说道。

“我要求也不高啊,喏,跟国华这样的就可以了。”

听到陈梨花如此大言不惭的话,她六姐都噎住了。

好家伙,类似陈国华这样的青年才俊,那可是蝎子拉粑粑,全国独一份啊。

因此,反应过来的陈桂英,没好气地瞪眼道:

“难怪爹娘都说你要求太高了,我刚才还没觉得呢,现在倒是看出来了,你就是不想结婚对吧?眼珠子都快长到后脑勺去了.”

“国华这样的青年,你自己出去打听打听,有哪个人能够做到?”

就不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了,仅仅只是北大最年轻教授这一点,全国也没有啊。

陈梨花还想狡辩几句,却没有机会了。

多了陈桂英之后,家里那么多人,她一个人怎么可能说得赢?

所以,最后自然是以陈梨花自闭结束了这个话题。

大家也没有逼得太紧,反正就是日常催催婚,今天也就是赶巧了。

但大家主要还是庆祝陈桂英和危裕民两人平安回来这件事。

今天晚上,一家人是聊到夜幕十点左右,才睡觉的。

被褥什么的都早已经准备好了,屋里也暖烘烘的,自然设备不怕被冻着。

一夜无话,转眼第二天。

家里多了两个人,除了做饭的时候,需要多做一些之外,其他倒是没差。

吃过早餐之后,陈桂英两口子就由龙康侯帮忙送回去了。

而陈国华在把于沫离送回北大之后,自己也回振华研究所上班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工作和生活都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但又好像有了变化。

首先是工作上面,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整体计划早已经确定了下来,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有两百名研究员的参与,加上陈国华也尽量抽时间过来帮忙,所以进度不可谓不快。

除了这部分之外,那就是软件编程的培训工作,也接近尾声了。

陈国华知道于敏、郭永怀等人的编程能力,已经学到了百分之九十,剩下就是靠时间来磨炼了。

只不过,目前就只有振华研究所有三台计算机,所以他们都经常待在这里。

此外,陈国华去存储器实验室和光学仪器实验室的时间也多了一些。

只因为他想着要更快推进一下这两个项目,然后尽快地拿出视频监控器。

童敬之那边并没有什么进展,只是过来的调查取证,然后开始逐步核查。

他们需要对新入职振华研究所的研究员进行更加深入的背景调查,光是这部分工作,就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现在的背景调查,可不是后世那种企业背景调查,随便打个电话问几句就完事儿了。

这会儿可是查案子抓老鼠呢,肯定是非常警惕的。

除了工作之外,那便是生活了。

危裕民和陈桂英两人并没有回到翠花胡同居住,而是偶尔放假的时候,才会回来。

毕竟他们两口子可没有汽车,也不方便经常从城郊回到城里,所以只能如此。

也因此,陈国华才会觉得,他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只是,进入一月中旬之后,他忽然就忙碌了起来。

物理研究所二部这边,王公衡拉着邱宗岳找到了他,希望陈国华能够帮忙协助示波器和电子倍增器的研发工作。

对于这件事儿,陈国华责无旁贷。

奈何,他现在手头上的事儿也不少,所以只能够表示他会抽部分时间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更多的技术问题,只能是他们自己来解决了。

现在是一月份,上面给他们的时间,是今年六月份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