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学生和领奖(求月票)(2 / 4)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现在外面不是冬日暖阳吗?能有什么情况?”

邱宗岳直接愣住了,“你还真是坐得住啊,难道你不想知道我来找你是因为什么事儿吗?”

“那么领导您说吧,我洗耳恭听。”

说是洗耳恭听,可实际上,陈国华的表情跟刚才并没有什么两样。

见他还是这副样子,邱宗岳也没有继续卖关子,直接把好消息给说了出来。

从华润公司公布降价消息开始,到收入两亿美刀,前后也就是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短时间之内,收入如此之高,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过的。

毕竟陈国华之前提供建议的时候,包括伍领导和邱宗岳两人在内,所有人都不觉得这个降价策略能有什么收获。

因为大家都十分清楚,外国那些资本家们都不是傻子,相反,他们很聪明狡猾。

按照陈国华提出来的降价策略,不管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还是仙童半导体,他们这些企业都应该联合起来,直接拿下一个五十万枚起售、一枚一百元美金的这个大订单。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IBM公司会第一个派人拿下了这个超级大订单。

作为单笔五千万美刀的交易,IBM公司这一次可谓是大出血。

很多军火交易,估计都没有这一单的利润来得高昂。

可随后没多久,IBM公司就公开了泛美航空公司的大订单,大家这才知道,最后是谁买了单。

只能说,泛美航空公司可能没亏钱,但赚没赚钱,现在还不知道。

IBM公司应该是赚了不少,毕竟他们公司的计算机技术,还是很强大的。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华润公司这边肯定是血赚啊。

五十万枚晶体管,看似很多,可实际上,这可是五十微米晶体管啊,它能有多大?

但,由于大家都不知道生产成本,所以并不知道华润公司的具体利润为多少。

外界能够确定一点,那就是华润公司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就是了。

“真的卖掉了两亿美金?”

陈国华听完之后,顿时吃惊不已。

邱宗岳却是得意地挑眉,“我还以为你不会惊讶呢,哈哈,没想到你也会坐不住”

笑了一会儿,邱宗岳当即便把资料给到陈国华。

“领导让我来问问你,看看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是继续降价还是静观其变?”

后者拿着资料扫了一遍,沉吟半晌,道:

“从采购订单来看,这一次的买家多了几家陌生企业,比如这个克雷公司,应该是刚成立没多久的吧?”

“这说明我之前的推测是正确的,计算机行业十分暴利,所以IBM公司也挡不住这些饿狼加入进来抢食”

“尽管计算机是高新科技,技术门槛很高,但对于北美那个地方来说,只要有钱,就可以挥动挖人的大锄头”

“眼下我们已经大赚了一笔资金,降价与否,对整体局势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何况,现在降价,无异于得罪IBM他们这些公司,没哪个必要,还是静观其变吧”

听到他的话,邱宗岳忍不住咋舌。

跟陈国华共事也快一年时间了,越是接触,邱宗岳便越是震惊于前者的大脑。

对人心的把控,已经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境地。

一个小小的五十微米晶体管产品,却先后两次把IBM公司等企业玩弄于股掌之间。

细思极恐!

还好,陈国华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以前,陈国华就说过,所有的产品都可以成为武器,这一点并非没有可能啊。

假设现在北美那边想要搞事儿,陈国华直接建议取消对北美那边的晶体管供应,那么整个北美计算机产业链,绝对会哀嚎一片。

未来,如果出口到北美的高精尖产品越多,在这个时候,突然来这么一招,想想还是挺刺激的,也很十分解气。

如果陈国华知道邱宗岳此时的想法,肯定会嗤之以鼻。

真把人家北美那么当成傻子,只怕自己先被愚弄了。

以前伟人就说过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可以有自信,但不能够盲目自信。

目前的晶体管能够在西方那边畅销,只不过是打了一个时间差罢了。

陈国华很确定,六零年过去之后,北美那边肯定能够拿出来五十微米晶体管了。

只不过,他们能否量产,还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他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华润公司肯定会降价。

不需要降价多少,一枚五十美金,就足够让北美半导体产业哀嚎了。

只因为成本问题!

刚从实验室拿出来的产品,想要跟华润公司的同级别产品竞争,无疑是以卵击石。

最为重要的是,华润公司很有可能已经研发出来了尺寸更小的晶体管。

要知道,今年二月份之后,华润公司便突然毫无征兆地给一百微米晶体管降价了。

换句话说,华润公司应该是在二月份左右,就已经研发出来了五十微米晶体管。

从二月份,甚至更早的时间,便已经达到了五十微米这个级别,那么现在是十二月,到了明年的时间点,都已经超过一年了。

意味着华润公司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拿出来了更小尺寸的产品。

只是他们还没有放出来罢了。

如果不是很难从内地获取情报资料,只怕IBM公司他们都不想研发晶体管了。

在京城,不管是集成式计算机还是五微米晶体管,人民报等官媒,全都没有宣传。

不仅没有宣传,就连振华研究所和107工厂等兄弟单位,全都下了次一等级别的保密要求。

这可是除了最高保密要求之外的保密条例,作为军工企业,他们本身也是军人,当然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所以这些消息全都被封锁了,外界根本很难知道这件事。

否则的话,之前赫鲁在看到华润公司降价之后,就不会那么幸灾乐祸了。

“领导,所以我现在还需要写什么材料吗?”

陈国华笑呵呵地看着邱宗岳,后者噎了一下,然后没好气地瞪了一眼:

“你这个臭小子,就不知道让着我吗?我年龄都这么大了,尊老爱幼你懂不懂?”

前者眨眨眼,笑眯眯地说道:

“对对对,领导您说的没错,我也没有不尊重您啊,但您好像漏了后面这个‘爱幼’啊,我今年也才十九岁,也才刚成年.”

一句话,顿时让邱宗岳没话说了。

他发现,陈国华的脸皮是真的厚啊!

关于材料这件事,就这么揭了过去。

转过天,戴希璋再次来访,刚见面,他就朝陈国华恭喜了几句。

戴希璋是从姜博康那边得知的消息,华润公司那边已经赚回来了两亿美金的外汇。

卖的产品,赫然是振华研究所研制的五十微米晶体管。

高科技产品的恐怖附加值,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内地的飞机,也能够出口到国外,那该有多好?

“陈主任,人呢,我给您送过来了,要不您抽空瞧上几眼?”

看着戴希璋略带恭敬的态度,陈国华微微愣神了片刻,然后才笑道:

“戴教授,您这也太客气了,而且我好像还没答应您要成立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吧?”

对方也不尴尬,马上赔笑说道:

“陈主任,现在谁不知道您是这个啊?”

戴希璋竖起大拇指,接着说道:

“我们九所的研究员,都对您崇拜得不行,您看看您,不仅在数学领域闻名全世界,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陈国华闻言,赶紧拱手讨饶道:

“可以了,可以了,戴教授,我去看,还不行吗?”

对方是真的很能吹啊。

既然人家都做到这样的份上了,他要是再推辞,那就是矫情了。

航空发动机实验室肯定是要成立的,但具体如何操作,还是要等一等。

戴希璋带过来了八位大学生,听介绍是今年七月份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

换句话说,他们也仅仅只是在九所待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我知道陈主任您很会教学生,振华研究所的很多研究员,都是您指导培训出来的,还有清北的那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