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冠军和高考(2 / 2)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甚至是很多学生本人,都不太重视高考。

不少农村地区的考生,他们更是只学习了一两年,然后就参加考试了。

哪里像陈国华这样紧张的啊。

临近八点半,陈国华就带着于沫离出门,坐上车,然后直奔考场而去。

“你不要跟我说些什么了吗?”

就在跨进考场的时候,于沫离突然回头,好奇地问了他一句。

之前在她耳边唠叨,现在他不吱声了,反倒是让她有些不习惯了呢。

陈国华笑了笑,“该说的都说过了,你的准考证、笔等都准备好了,也没有什么要交代了,放心去考试吧。”

“好!”

“预祝你金榜题名。”

于沫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脸,然后进了考场。

考场外,陈国华站了一会儿,然后才坐车回了北汽制造厂。

虽说是请假了,但也不能在考场外面干巴巴地等着啊。

还不如回厂里面看看书呢。

他刚回到办公室,坐着没多久,段云平过来了。

“领导,您坐。”

“国华,今天是你未婚妻参加高考的日子,我不是批准了你的假期吗?怎么又回来了?”

“领导您的消息还是真是灵通呢,我就是回来看看书,等下再去接她”

段云平呵呵笑着,然后直接打起了于沫离的主意。

后者已经确定学医了,之前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是填报了北大医学系,就学中医。

既然是学医的话,那么北汽制造厂这边也有一个卫生院。

到时候于沫离周末或者寒暑假之类的,可以来卫生院这边实习。

而段云平的这个想法,其实也是从之前陈国华那边学来的。

毕竟成时若、薛晋权他们这群北大学子,直接被他给弄过来北汽制造厂这边兼职。

听到段云平的建议,陈国华失笑摇头。

“领导,这事儿我会跟她说,但她是否愿意的话,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于沫离才刚开始看医书,连号脉这些都还不太会,而且医药层面的几千种中药,目前也才会那么几十种。

想要等她熟悉这些医书,然后进行实习,少说也得两三年吧?

何况,她早早就安排好了她的暑假,肯定是要放松的,不会一直逼着自己学习。

除此之外,她还喜欢看杂书,所以啊,想让她来卫生院这边实习,最近一两年的话,是不要想了。

段云平也只是顺嘴提一下,闻言也没有太过在意。

反正于沫离能来,那就更好,不来的话,他也不会强求。

只要他们几个领导对陈国华一直都好,那么陈国华就不会选择离开北汽制造厂。

他今天过来找陈国华,主要还是想要聊一聊之前的发电厂这件事。

听到老段聊起此事,陈国华闻言想了想,道:

“领导,咱们现在的用电需求是很大,可似乎还没达到符合申请发电厂的标准吧?”

“这不是你说的有备无患嘛”

段云平笑着说道:

“我就是跟你闲聊一下,看看你什么时候有空,然后写个申请,我帮你提交上去”

“领导,这个真不能急。”

陈国华摇摇头,解释了一下缘由。

一来现在他手头上的事儿也不少,二来他最近想要休息一下。

毕竟接下来他还需要参加九月份的全运会,并且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成时若他们军训归来之后,还得安排他们回来考试和学习。

此外九月开学之后,他还要回北大讲课。

更别说北汽制造厂目前的纤维研究、配件车间的机床研究等,都是需要时间的。

之前陈国华就准备给铣床进行安装可编程控制器,但运算器、控制器等都没有研制出来。

现在倒是研制出来了,可是物理研究所二部那边都需要排队,还有其他优先级的项目。

所以轮到陈国华这边,当然不会很快。

至于说让他把现在计算机室内的那台计算机里的运算器等拆了。

好家伙,保准会被骂的。

因此,很多关联性的事儿,一环扣一环。

没有办法加速的情况,陈国华只能等着了。

更别说他自己也不想加速了,还是让脑子休息一段时间吧。

段云平听他这么说,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反正发电厂的事儿,确实还不算很急,所以先等一等吧。

时间飞逝,陈国华来到考场外,等了不少十分钟,于沫离就第一次走出考场了。

“走吧,我们回家吃饭。”

“你不问我考得怎么样吗?”

“问了也没用,改变不了什么。”

顿了顿,陈国华接着说道:

“考完就忘掉它了,准备下一科目才是真的。”

于沫离给了他一个大笑脸,开心地上车回家了。

其实也就是一脚油门的距离,并不是很远。

接下来几天,就是于沫离的考试时间,陈国华全程接送。

医农类考生,他们是需要考本国语文、政治常识、达尔文主义基础、化学、物理这五门科目。

五门科目是总共考了三天,因为第三天下午才轮到于沫离她们考达尔文主义基础这门科目,上午是其他科目。

不同考试类型,考试时间也会有所区别。

结束高考之后,陈国华就带着于沫离、三小只和陈援朝他们去爬长城。

其实于沫离她们班级也有组织活动,只不过她没去参加罢了。

这有点像去年陈国华他们那样,京城市里面还组织了植树活动呢。

五十年代的高考就是这样,没有多少人关注,学生本人自己也不是特别关注。

当然了,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考生自己还是很激动、期盼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哈哈,我现在也是好汉了!”

八达岭长城段,爬上长城的陈小月,哈哈大笑了一句,结果被大家给笑话了。

她一个女孩子,算什么好汉?

附近的几个游客也是露出了温和的笑意,显然也是被陈小月的话给戳中了。

不过,也有人冲陈小月竖起大拇指。

能爬上来的人,不管男女,都是好汉英雄。

其实爬山这种活动就是溜小孩玩儿呢,谁让小屁孩她们都是精力充沛的呢?

于沫离的体力也挺强的,平时没少锻炼身体。

几人是上午在长城逛了一圈,下午才下的长城。

叶茂昌一直背着一个大包,一声不吭,就算后背湿透了,也没吱声。

七月中下旬的京城,那绝对是酷暑季节啊。

要不是今天是阴天,大家也绝对不会来爬长城的。

长城虽好,可也要选择适合的时候啊。

晚上到家之后,可就是好家伙了,大家伙都感觉腿脚有点酸。

即便是每天训练的陈国华,也有轻微的肌肉酸痛。

第二天的时候,于沫离她们都爬不起来了。

肌肉彻底酸了。

虽说她们平时也有锻炼身体,到处跑,但是跟爬了一整天的长城相比,平时的运动量就差了很多。

所以这会儿就惨了。

陈国华没有笑话她们,吃过早饭就回厂里面干活去了。

时间过得贼快,转眼就是八月了。

八月一到,夏孟远又开始忙活了起来。

“老夏,你又开始整菜地了?”

中午的时间,陈国华刚吃过午饭,这会儿正拿着饭盒往办公室里面走去。

看见夏孟远在保卫科门口这边的菜地,汗如雨下,便过来跟对方唠几句。

“哟,是国华啊,你怎么来了?”

夏孟远看到陈国华过来,一张老脸顿时笑成了一团,眼睛眯得都看不见了。

“我这就是闲着,顺便翻一翻菜地,过段时间啊就开始种冬储大白菜了”

此时,叶茂昌、王怀水、付成励他们也闻声走了出来。

“陈主任,你不知道,我们本来还想帮老夏的呢,他不肯,还拿锄头追着我们打.”

陈国华闻言,不由莞尔。

倒是夏孟远嫌弃地呵斥道:

“你们除了一身蛮力之外,什么都不会,种菜哪有那么简单?上次我让你们帮我沤肥,你们是怎么做的?我还能信得过你们吗?”

叶茂昌等人顿时沉默了,想要解释,却不知道从何开始。

尴尬得嘞!

哈哈!

陈国华却是大笑了起来,他想起来了,之前是有过这么一件事。

当时是蔬菜大棚的活儿太多,夏孟远不得不让王怀水、付成励他们帮忙沤肥。

尽管沤肥这件事看似很简单,就是把那些粪便之类的,加上木杆稻草之类的堆一起,也就可以了。

然而他们也不知道是贪图省事还是怎么地,反正最后还需要老夏返工。

结果自然是差点没把老夏给累惨了。

从那次之后,夏孟远就不敢再使唤他们了,实在是太难搞了。

“老夏,今年的蔬菜大棚,你还要弄吗?”

想到了蔬菜大棚,陈国华当然免不了再问问对方。

“为什么不弄?”

夏孟远的反问,倒是让陈国华不知道该怎么说。

今年的北汽制造厂,从上半年来说,整体还是十分不错的。

按照现在的情况,下半年肯定也不会太差。

然而十月份的时候,陈国华知道会发生大事儿,所以到了十月份那会儿,段云平他们是否还会批准老夏他们弄蔬菜大棚,就难说了。

“那你们今年早点申请吧,我跟段书记说一说这件事,早点把物资给审批下来。”

听到陈国华的话,夏孟远倒是愣了一下。

只不过他没有多嘴问为什么要提前申请和审批,反正他就是一个干农活种蔬菜的老头,其他不管那么多。

下午,刚巧段云平来办公室了,陈国华就跟对方提了提这件事。

老段并没有思考,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反正蔬菜大棚也是造福全厂职工,而且也不费多少农用地膜。

从去年十一月份之后,隔壁的京城塑料厂,就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农用地膜了。

各地的塑料厂也纷纷开始推出这样的新产品,一时间都成为很多地方的香馍馍。

农业层面的辅助技术,比如催芽育种等方面,农用地膜就是非常好的辅助设备了。

毕竟在一个条件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育种催芽等都会非常好。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农用地膜这款新产品,自然是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

除了农用地膜之外,也就是肥料这一块了。

今年的北汽制造厂,背后的街道合作社里,可是养了近一千头大猪。

这些大猪还是产生了不少粪便。

而这些粪便可是好东西,自然是被收集起来,堆放在沤肥的地方。

关于沤肥这件事,中华小农经济传承了几千年,几乎是刻在基因里了。

所以合作社里的那些工人家属们,一个个都会沤肥。

一般来说,沤肥也就是两个月左右就可以使用了。

由于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所以这些肥料肯定不会卖给城郊那边的生产队的,得留着自己用。

几乎可以说,蔬菜大棚、养猪这两大项循环农业经济,已经形成了。

如果这里两个项目能够持续下去,那么明后几年的北汽制造厂,也能够把日子过好。

最起码不会太差。

希望天公作美!

段云平今天过来找陈国华,是因为张逢时刚才打来电话了,后者让陈国华去找他。

老张要找自己?

陈国华惊讶了一下,结果是段云平也一起过去,那正好,直接坐老段的车过去好了。

小李的开车技术还是很赞的,嗯,跟老叶一样稳。

汽车工业管理局,张逢时看到段云平和陈国华两人进来了,便让他们先坐下来,他完成手头上的工作之后,这才跟两人聊了起来。

其实是之前段云平跟张逢时聊过关于光学专家的事儿,现如今呢,魔都那边的照相机厂,有两位专家,他们的技术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对方并不太想过来京城这边,他们习惯了待在魔都。

听到这里,陈国华不由叹了一口气。

魔都那边其实真的也有不少人才,比如很多自行车工厂、手表工厂、塑料厂、机械厂等等,在魔都那边都有不少的。

之前陈国华他母亲购买的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就是魔都这边生产的呢。

“领导,您说,如果我能拿出一台照相机的技术资料给他们,他们会不会选择过来?”

陈国华带着希冀的目光看向张逢时。

后者却是挺诧异地反问道:“你还对照相机有研究?”

“领导,这不是重点.”

可是张逢时却觉得这就是重点,不过此时的段云平却开口了。

“老张,你可能没有看到过国华他之前提交上来的芯片制造技术,里面就提及了关于部分光学层面的理论知识.”

“科学研究都是相通的,国华的脑子灵活,又喜欢研究这些技术书籍,对光学理论有研究也很正常”

“我是不太懂照相机技术和光学理论这些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国华的研发能力如何,我想老张你应该清楚吧?”

何止是清楚?

张逢时对陈国华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表现,早就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否则的话,他也不会这么帮助陈国华,帮后者去打听寻找光学层面的人才了。

京城这边倒是也有不少专家,可人家一听是到陈国华这个十八岁的小年轻下面干活,直接就摇头拒绝了。

并非每个人都是马云禄,愿意舍弃原本的工作,跟着陈国华来到京城这边干事业的。

何况,光学层面的人才,向来都是有着不错的待遇。

没必要再到处跑。

“那国华你说,你有什么样的照相机技术呢?我到时候拍一封电报过去.”

张逢时思考了一下,便打算问清楚再跟魔都那边沟通。

陈国华闻言,便表示:“我这边是有一份关于DF/f500mm长焦距镜头的照相机技术,不过并没有研制出来过,只是理论技术罢了.”

“好,没问题,我跟那边沟通一下.”张逢时接着说道:

“对了,既然你的技术还不错,为什么你还需要寻找这样的光学人才呢?”

“领导,是这样的,主要是光学层面的技术,我们国家这边几乎是一片空白.”

顿了顿,陈国华继续说道:

“而我研究的这个芯片制造技术,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学科也很多.”

“其中光学层面的技术研发,就需要投入不少资金和人力物力”

“所以,为了能够有更长足的发展,要么是成立一个照相机工厂,要么就是成立光学研究所”

“可这些都涉及到了庞大的资金链,您和上边可能都不会赞同.”

“既然这样,那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慢慢积攒技术,然后再稳步推进咯”

陈国华解释了许久,张逢时和段云平反而更加好奇了。

这个芯片,到底是什么东西?

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两位领导都不知道集成式计算机,更不知道什么是芯片,因为陈国华解释给他们听,他们也是无法明白的啊。

所以,只能做出来之后,把实物摆在他们面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清楚知道,芯片到底是什么。

从管理局离开之后,陈国华心里微微有些沉重,唉,太难了。

回到家翠花胡同,却意外看到于世勋和甘如霜两人到家了,应该商量他跟于沫离结婚的事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