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七件事儿(2 / 5)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段云平狐疑地询问道,陈国华淡定地点点头。

磁芯板存储器技术,这玩意儿是非常古老的技术。

等到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时候,这玩意儿就无法满足了。

所以,对陈国华来说,磁芯板存储器,也就是最近这几年能发挥一些作用。

而他已经开始计划要搞芯片了。

尽管芯片技术非常困难,但再困难都好,肯定也要去研发和推动这玩意儿的技术发展啊。

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存储器,变成了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基于晶体管加电容结构的技术研制出来的,具有能耗低、读写速度快且集成度高的特点。

也还有一种是双极型晶体管的静态随机存储器芯片。

而这些都是后面要研发的想法,现在还不急。

“那好,你跟我一起去,看看上面怎么说。”

段云平当机立断,带着陈国华就出门了。

后者没想到老段这么果决,本来他还不想去呢,但稍微一思考也知道这次他必须去。

否则的话,到时候老段没解释清楚,或者领导还想询问他一些技术问题,由他来解释会更好一些。

很快,从汽车工业管理局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再到文津街。

最后就是吕进雄、张逢时、段云平和陈国华四人踏进了伍先生所在的办公室。

后者的时间非常紧迫,陈国华他们只有二十分钟。

伍先生了解完情况之后,便询问陈国华一些技术问题。

陈国华自然是对答如流,但磁芯板技术毕竟涉及到了晶体管计算机,技术层面的事儿,可就太多了。

“你刚才说的外国已经有了这些技术,我不反对,但我们这样拿出去卖的话,真的会有人要吗?”

“领导,这是肯定有人会买,而且还是花高价钱才行,否则都别想买得到.”

“呵呵,那你说,多高的价钱?”

伍先生也乐了,笑呵呵地问道。

而吕进雄、张逢时和段云平他们则是竖起耳朵,并没有发表言论。

这些技术层面的事儿,还是陈国华来回答更好。

毕竟他才是专业人士。

“领导,我们进口那些晶体管相关设备,以及机床等设备,哪个不是十分昂贵的?所以我们要卖的话,肯定要比这些设备还要贵才行.”

“具体定价多少,那就要询问一下华润公司那边了,他们应该有渠道可以打听IBM公司他们的售价.”

听到陈国华的话,伍先生更加好奇了:

“难道你们研制出来的磁芯板技术,真的可以跟人家IBM公司比较?”

语气不太自信,这也是近百年来的打击、沉沦等历史原因造成的。

陈国华给予了十分肯定的回答:

“领导,即便他们去年就已经造出了磁芯板技术,但我们也已经研制出了百万和千万字节的磁芯板技术,并不比他们差,甚至远超对方.”

“如果再给我们一点时间,亿字节磁芯板也不是什么问题.”

“另外,是这样的领导,其实在我和段书记出发之前,我就已经准备了一份关于数控机床的技术.”

简单聊了几句关于数控机床的技术,陈国华马上就跳转到了关于集成电路的技术理论了。

“领导,我们计算机的未来存储器,不是磁芯板这样的落后技术,而是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

“一枚芯片,就好像是我们京城这座大城市,把它缩小几百上千,乃至是上万倍.”

“就是在这样小小的芯片当中,我们要在其中建立高楼大厦,把晶体管、电子元器件等我们想要添加的技术元件都添加进去”

关于集成电路的技术理论,对伍先生他们来说,还是十分震撼的。

尽管只是理论,但也能想象到其背后的复杂工程。

见陈国华说得十分畅快,而且满脸自信,伍先生感慨不已: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伍先生也基本上赞同了陈国华的提议。

但还是需要跟华罗庚等专家了解一情况,然后才会通知华润公司那边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从文津街离开之后,陈国华就跟着吕进雄去了第五研究院。

这是国防部下属科研单位。

他们这儿有陈国华需要的晶体管生产设备,而且还是全套的,十分齐全。

陈国华找他们,自然是希望拿到这一套生产设备,然后自己造晶体管了。

因为在后续的芯片研制过程,或者是存储器芯片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晶体管。

只不过,陈国华还需要对晶体管技术进行改良,否则的话,现在的晶体管技术,可达不到他的要求。

晶体管技术原本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陈启宏等教授研制出来的,并且在五六年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量产。

只不过因为技术、价格等因素,国产晶体管拼不过进口晶体管,于是这个生产晶体管的工厂很快就倒闭了。

整套技术就被第五研究院接管了。

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晶体管计算机项目当中,第五研究院也是参与的机构之一。

但陈国华可没有跟第五研究院打过交道,自然不熟悉了。

于是才会由吕进雄带着来这边,嗯,段云平也来了。

万幸的是,跟第五研究院的沟通十分顺畅。

因为第五研究院早已经知道了陈国华研制出了十万字节磁芯板。

当然很乐意用晶体管设备和技术来换了。

要知道,晶体管技术已经是三年前的技术了,算得上是过时了。

而磁芯板这东西,可是上个月才刚出来的。

有中科院那边作保,何况旁边吕进雄和段云平也在,第五研究院的人也不怕陈国华欺骗他们。

达成合作之后,陈国华回到北汽制造厂,就开始重新调整规划了。

嗯,掰着手指一算,好家伙,还是缺人啊。

现在看来只能等七月之后,那些高中生和中专生进入北汽之后,再安排他们学会如何制造晶体管。

否则的话,现在安排人,根本行不通。

因为晶体管技术跟其他机械技术不一样,安排那些技术工人过来也是白折腾。

而陈国华想要研制数控机床当中的可编程控制器,也只能先等一等了。

可编程控制器这东西,目前他只有磁芯板存储器,其他都都还没影子呢。

一切都只能等七月份之后再说了。

时间飞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陈国华都只是按部就班地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