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打发(2 / 2)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嚯,国华你回来了?听说你最近搞了一个大飞机,让物理研究所的几个教授都栽了大跟斗,是不是啊?”

蔡尚思几人看到陈国华进来之后,双目中满是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

中科院说大也很大,说小也很小。

特别是他们计算数学研究所,更是需要跟不同科研所打交道的,所以知道一些八卦很正常。

更何况,最近一两个月来,干旱问题已经是京城内全民热议的话题了。

而前段时间的大雨,全城都知道这件事,报纸也报道。

外界可能不知道什么人工增雨这件事,但对于鲁小石、孙宗鹏他们这些研究生来说,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毕竟气象局那边把不少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教授、研究员都喊走了一大半。

本来以为会离开很久,结果前后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

当时,刘志刚教授他们的研究员回来的时候,鲁小石他们还以为是刘志刚教授他们已经研究出了很不错的办法。

结果却没想到是北汽制造厂那边的功劳。

而北汽制造厂这个单位里面,也就是陈国华才有这样的科研能力啊。

除此之外,还有谁?

“是你个大头鬼啊!”陈国华直接把手里的资料卷一起,作势就要打人。

蔡尚思顿时后仰阻挡,见陈国华只是一个假动作,便嬉笑了起来。

“国华你也真是的,开个玩笑嘛,不过你小子是真的很牛逼啊,反正我是听说了,嘿嘿.”

“你都听说了还问我干嘛?”

陈国华更无语了,“我都不知道这些事儿,你们都比我还清楚呢?”

“再说了,你们再这样传的话,岂不是把人家给得罪惨了?”

这话倒是让蔡尚思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

诚然如陈国华所说,现如今的话,刘志刚他们那些教授,真的是把陈国华给恨透了。

毕竟双方对比之下,把陈国华衬托得很完美,反倒是刘志刚他们成了跳梁小丑一样。

就算是汤元存也是对这件事进行冷处理,之前提及的什么奖励啊之类的,完全没有了下文。

见蔡尚思他们沉默不语,陈国华也没有继续说什么了。

不过,他在这边待了没一会儿,夏培肃又拿来了一份资料,让陈国华看看。

“说起来,你成为我的学生,我都还没教过你什么呢,这份资料你拿回去看看,还有这几本书”

夏培肃这么说的时候,面色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然而,陈国华却很想说,要不夏教授您帮我说个情,我想读华罗庚院士的博士生,如何?

如果是老夏去张口,那么陈国华还是有很大可能性当上华罗庚的博士生的。

当然了,凭借陈国华自己的能力,他也自认为能考得上。

问题是,人家已经快五十岁了,而且事情非常多,哪有时间培养学生啊?

这不,今天陈国华过来,就没有见到华罗庚。

听说是出去到其他地方忙碌去了。

所以说,华罗庚这个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也是有些不够称职的。

当然了,陈国华自己不也一样嘛。

就好像是纤维科研所一样,他也很少待在那边。

搞科研的人,特别是到了一定程度的人,都不可能一直待在某个地方搞科研。

闭门造车,要不得!

“好的,教授,没问题。”

陈国华笑着接过了资料,随手翻了一下,算是有点难度,但也还好。

反正这个时代的计算数学专业,也都在限定的范围内。

尽管跟他上辈子学习的编程专业,有很大区别,可技术嘛,都是可以学习的。

他现在欠缺的就是强大的数学能力了,准确来说,是培养强大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这也是他迫切想要成为华罗庚教授的博士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在北大也能找到很不错的数学教授,作为他的老师。

但终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接下来几天,他都在工作、学习当中度过。

期间回了一趟北大,不是去装逼,而是回去找成时若他们这些同学聊天,培养感情。

其实他不怎么常待学校,跟成时若他们的关系,真的很一般。

只是他偶尔回来一趟,却也足够让成时若他们这些同学,感到受宠若惊。

每次见面,除了唠唠嗑之外,就是聊一聊计算数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尽管成时若他们还在打基础阶段,但能考上北大的人,他们的智商情商都不差。

所以,与其说是陈国华跟他们聊天,不如说是给他们开小灶。

比如一些晶体管计算机方面的研究,技术层面他不会说,但技术原理是可以聊的呀。

再说了,就算把技术告诉他们也无妨。

一来他们也不会到处去乱说,而且说了也未必有人能懂这些高深的技术。

二来嘛,他们本身就是北大学生,毕业之后,必定是由国家安排工作。

无非就是几个方向:部委、中科院、北大、军工单位等,地方或者其他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他们能更早接触这些技术,对他们来说,反而更好。

特别是未来进入中科院工作之后,还能更快地融入这个研究所,更快地度过最初的阶段,为科研提供助力。

三来,他们也都不是傻子,当然知道陈国华提的这技术原理是什么。

怎么可能轻易说出去呢?

而且陈国华几乎是明着跟他们说了:毕业之后,跟我混!

要不然,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示好呢?

再者说了,陈国华都那么成功了,犯得着跟他们示好么?

除了这些事儿之外,就是配件研发车间这边,终于把混料机给检测好了。

但为了避免再次的事儿发生,马云禄他们又制造出了第二台混料机。

就因为这个,陈国华还跑去跟段书记申请材料。

毕竟之前给到配件研究车间的材料,都是固定的,不可能有太多。

搞掂混料机之后,纤维科研所这边,也终于可以开始上手了。

从最基础的纤维材料出发,特别是制造碳纤维的原材料:黏胶纤维。

这东西并不需要从外面采购,自己可以制造。

陈国华都已经提供了这么多设备、材料和资金,以及最为重要的技术和图纸等等。

有这么充分的准备,如果齐北、裴益民他们无法制造出来黏胶纤维等原材料,那么陈国华真的要考虑把他们给换掉了。

特别是裴益民,当初那桀骜不驯的混蛋模样,陈国华可还记得呢。

要不是对方在他入主纤维科研所之后,变得十分乖巧,加上段云平他们这些领导也说了,大学生难得。

否则的话,当初那会儿,裴益民就成为陈国华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了。

转眼第二周,这一天,段云平喊上陈国华,离开了北汽制造厂。

京城第一机械工业部衙门,一个四合院的小院内,一场内部小型嘉奖会议正在举行。

参会的除了吕进雄、张逢时、段云平等人之外,还有好几位工业部里的领导。

最让陈国华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两位身穿军装的领导参加。

看着肩膀上扛着的星星,就知道对方不是一般的领导。

吃惊归吃惊,但陈国华丝毫不惧。

整个院子里,就数他是年龄最小,职位也是最低的一个了。

嘉奖会之前,两位军装领导还把陈国华喊到自己面前,小声询问了起来。

两人都是军工企业的领导,虽说不是干科研的,但他们可都是厂长或者一把手之类的存在。

能让扛着星星的领导去任职的军工企业,可想而知有多牛掰了。

“小陈同志,感谢你研发出来的烟条棒啊,特别是炮弹和火箭弹,那叫一个爽啊,几炮下去,天空就飘起了大雨.”

“可不咋地,孔孟之乡那边,地里都干裂成这么大的裂缝了,得有两指宽了,一场大雨过后,那块地都成汪洋泽国了”

俩领导都是粗人,不会说什么文绉绉的话。

所以他们吹捧的时候,让陈国华特别想笑。

因为他们两人一开口,他就知道两位领导想要干嘛了。

好歹之前那位想让他去5341工厂,以及那位火车上偶遇的杨丽清,想让他去107工厂,人家要么是非常直接,要么是打好关系。

这两位可倒好,明明不擅长夸人,直接按照部队的规矩来呗。

再说了,他们难道不知道陈国华的父亲是叫陈恭禄么?

而且他未来老丈人于世勋也是部队里的呀。

所以,用不着跟他兜圈子。

“两位领导过奖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就只想做点我自己应该做的事儿,没您二位说的那么伟大”

陈国华一开口,两位军装领导瞬间熄火了。

这话题,该怎么往下聊呢?

其实两人都看中了陈国华的科研能力,虽说有点杂乱无章,什么都搞一搞。

但不可否认,陈国华绝对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科研天才。

恰巧这个时候,吕进雄开口说话了,这尴尬气氛这才瓦解了。

“小陈,过来这边,现在内部嘉奖会正式开始.”

吕进雄开口,众人都停止了小声交流。

一开始,他便总结了一下陈国华最近的付出,最重要的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烟条棒、炮弹和火箭弹这三件套,可谓是解了人工增雨的燃眉之急。

众所周知,如果单纯靠飞机把催化剂送到天空进行散播,不仅效率很低,而且资源消耗非常快。

更关键的是,内地目前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飞行员。

反倒是烟条棒这三件套的出现,直接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众多军工企业、地方单位、部队等通力协作之下,燕赵之地、孔孟之乡等干旱最为严重的地方,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缓解。

虽说问题还是很严重,但已经稍微好很多了。

所以,在这次突发自然灾害当中,陈国华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经过吕进雄这么一说,身为观众之一的陈国华,都觉得自己好伟大啊。

可他自己十分清楚,对于整个华北地区来说,甚至是整个北方来说。

就目前工厂生产的烟条棒等催化剂,所提供的人工增雨,对农业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要搞清楚一点,受灾面积超过全国耕地的一半。

如此庞大的数字,得需要多少根烟条棒,多少枚炮弹,才能够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

因此,吕进雄这么说,说是夸大了陈国华的功劳,也不为过。

但不管怎么说,烟条棒这三件套,不仅解了燃眉之急,也对往后的农业发展,有很多的帮助。

比如前段时间刚成立的京城增雨设备制造厂,就已经表明了上面的决心。

等老吕说了一通官方的场面话之后,陈国华这才知道了自己的奖励。

嗯,一枚工业部颁发的先进个人奖章,个人技术待遇等级直接提升到了十一级。

这个是工资层面的待遇提升,不是职位。

意味着陈国华往后每月的薪资,变成了七十三块五毛钱。

身为一名十八岁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年龄,拿到这样的工资水平,绝对是非常牛逼的了。

并且,他上次晋升还是在去年的八月份,距离现在也才过去八个月而已。

一下子连升两级,直接就超过了马云禄这位技术员。

所以现在当对方的领导,陈国华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马云禄在一汽的时候,就已经十二级了。

来到北汽之后,功劳还不够,肯定没法升的。

对于这样的奖励,陈国华是挺满足,也很开心的。

工资待遇的提升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那枚奖章。

这玩意儿可是荣誉啊,积攒得多了,往后有什么重大事件,穿上中山装,把这些奖章全戴上,嘿,那排面,直接拉满了。

领完奖励之后,领导又勉励了几句,这个奖励会便结束了。

但陈国华没法直接离开,两位军装领导,还想找他继续聊天呢。

当他跟着两位领导进去办公室的时候,段云平的脸色有点黑。

边儿上的张逢时嘿嘿直乐,道:

“老段,你就放心吧,小陈那家伙肯定不乐意钻深山老林的,否则的话,当初就被那位领导带去5341工厂了.”

段云平闻言,神色稍微放缓了一些,但还是有些紧张。

办公室内,陈国华跟两位军装领导聊了一会儿,委婉拒绝之后,就起身离开了。

别说什么为国之类的,他最近拿出来的烟条棒三件套,就不是为国了么?

此前拿出来的三点式安全带,也同样为国家带来了外汇啊。

在哪里工作不是工作呢?

他现在就感觉在北汽制造厂干得很顺心如意,老段对他是真的非常好。

所以没必要换单位。

更何况,跑深山老林里,对科研没有半点益处。

毫无疑问,考虑到保密性,确实需要跑去这样的地方工作才行。

然而,搞科研断不能闭门造车的啊。

他又不是那些老教授,学习能力相对差了一些,他还没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足够支撑他在深山老林里‘闭关科研’的地步。

因此陈国华是委婉拒绝了两位军装领导的邀请。

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两位领导也只能望而兴叹,唉,强求不得。

看到陈国华出来,段云平顿时喜滋滋地上前,简单跟吕进雄、张逢时等人挥手道别,然后就拉着前者,光速离开了。

等离开工业部小院之后,段云平回头确认了一下,并没有没有追上来任何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小李,赶紧开车。”

上了吉普车,段云平便催促警卫员小李。

后者还以为出什么事儿了,紧张了起来。

陈国华全程笑而不语,静静地抱着自己的奖励,坐在后座上,扣紧安全带,任由汽车颠簸。

现在这辆吉普车,什么舒适性、减震效果之类的东西,那是不可能有的。

即便是之前的京城牌高级轿车,其减震效果也只能说一般。

再高级的轿车,时代局限性摆在这里,它能有多舒适?

甭提其他了,发动机的噪音就足以让人崩溃了。

只不过,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不仅不会觉得发动机的声音是噪音,反而十分享受这玩意儿带来的动静呢。

比如一辆汽车,要是开到之前没有汽车到过的小村子,那些小屁孩绝对会跟在汽车屁股后面,闻那些异常难闻的机油、汽油味道。

按理说,陈国华应该开始研究汽车的这些减震器,把那些减震效果更强的设备给弄出来。

只是陈国华并没有这么做,一来他没那么多的时间,二来也不切实际。

吉普车在路上一路疾驰,直至回到了北汽制造厂之后,段云平才彻底放心了下来。

一把手办公室,段云平、薛亚军、田敬业等人都在,陈国华也在。

“啧啧,就这么一枚奖章就打发了?”

薛亚军看着手里的奖章,不屑地说道。

此话得到了田敬业等人的一致赞同,大家都觉得上面的领导太吝啬了。

本来还以为会有什么实际支持呢,结果,就这?

段云平闻言,却满足地说道:

“有奖章就不错了,你们都不知道,今天还有两位军装领导列席参加了嘉奖会,他们是来抢人的”

“还好小陈没答应他们,我也是拉着小陈,让小李一路飞奔跑回来的.”

“要不然,咱们今天就损失大了!”

听到此话,薛亚军腾地站了起来,“他们怎么敢这样?真当我们北汽是泥捏的不成?”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陈国华,这要是真的被人抢走了,那绝对是一大损失呢。

田敬业等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觑,不过有人却有些懊悔,为什么陈国华不答应呢?

毕竟陈国华离开北汽制造厂的话,才附和他们的利益诉求。

PS:今天周一,加更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