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四种办法(2 / 2)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都安排好了?”

段云平看到陈国华敲门进来,顿时温声笑着问道。

“是的,领导,我都安排好了。”

再不安排好的话,老段怕是要打人了。

毕竟之前陈国华可是答应了,要去钢铁厂那边帮忙的,这都过去好几天了,人家钢铁厂那边已经催了好几次。

所以不能再拖下去了。

“那行,走吧,上车。”

门口的警卫员小李,早早把吉普车给准备好了,上车之后,陈国华突然问道:

“领导,您怎么还开这辆吉普车啊?咋没换轿车?”

“它跟我了十多年,舍不得。”

老段呵呵笑着说道,陈国华立马说道,“这样吧,我到时候跟几位师傅说一下,给您这辆车改装一下,加四个减震器,以后也不用那么颠簸了.”

“那不行!”段云平闻言,直接摇头了。

他可不想占公家的便宜,陈国华却表示,这本来就是为了领导考虑。

毕竟老段一人管着七千多人的大厂呢,每天都是殚精竭虑,总不能在路上的时候,还那么辛苦吧?

更何况这辆汽车,少说也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车了,各种零配件什么的,其实都十分残破了。

然而,不管陈国华怎么说,段云平还是摇头,表示不需要。

对于段云平来说,这辆吉普车就应该是它原来的样子。

何况,上面领导也说了,就算现在建国了,也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不是学着之前那个党派那样的做派。

陈国华肃然起敬,不愧是久经考验的战士。

这个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陈恭禄、于世勋等人,再比如眼前的段云平。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一群人。

他没有继续再劝说对方,同时也大约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后世那个繁华盛世,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站起来。

吉普车依然在前行,陈国华思绪已经飘远了。

京城钢铁厂,在段云平的介绍下,陈国华见到了汪兆惠这位一把手。

“汪书记您好,真是抱歉,本来我应该早一点过来的,但最近的事儿实在太多了.”

初次见面,陈国华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而且见面就主动认错和解释缘由。

其实他相信老段应该跟汪兆惠解释过这些,但他还是必须要解释一次。

毕竟人家老段跟汪兆惠的交情,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儿,陈国华给你对方就是陌生人,今天还只是第一次认识呢。

更何况,人家可是一把手,他也只是一个小小科研人员罢了。

“陈同志您太客气了,我们都知道您很忙,而且也是为了科研事业嘛,能理解能理解”

汪兆惠闻言,心里好受不少。

花花轿子人人抬,既然陈国华那么给面子,他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更何况,这件事其实说起来,是钢铁厂这边有求于人。

并且从目前的这个情况来看,也就只有陈国华能帮忙了。

至于说那些北方来的工程师?

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陈国华呢。

钢铁产量这件事,在五七年的时候,北方的工程师们,肯定还乐意帮忙。

因为那个时候,是内地跟北方的关系最好最甜蜜的一年。

如果在那一年,有人敢说关系破裂,那绝对是某只老鹰的走狗了。

一九五八年,也就是去年,京城钢铁厂就接到了上级命令,全年的钢铁产量要增加百分之三十。

今年,还要在明年的基础之上,再增加百分之五十。

而就前几天,也就是五一劳动节那一天,汪兆惠再次接到上级命令,京城钢铁厂的产量,必须再增加百分之二十。

如此一来,这个庞大的工作量,对钢铁厂来说,就绝对是巨大的压力了。

因为工人不可能再增加,其他什么设备之类的,也不可能立马就能增加到位。

那么现如今,汪兆惠能想到的办法,那就是寄希望于陈国华这边了。

当然了,汪兆惠也不可能说,完全就依赖于陈国华这边。

提供生产力效率,改进生产设备,这只是汪兆惠渡过难关的手段之一罢了。

跟汪兆惠这位一把手客套了几句,陈国华就表示,希望可以先参观一下钢铁厂。

对此,前者自然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反而是安排了一位车间主任熊主任在外面带路。

他自己则是和段云平并排跟在身后,小声地聊着天。

“我说老段,你们厂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位小同志应该能帮上我们钢铁厂的忙吧?”

“老汪,你对我没有信心,也应该对小陈有点信心啊?”

段云平呵呵笑着说道,在对方急迫的眼神中,他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陈述了一下最近的情况。

北汽制造厂的配件研发车间,目前已经在开始研发铣床等众多机床设备。

一旦完成之后,各个车间的生产效率绝对可以稳步飙升。

比如段云平看到过的关于能一次同时打多个孔的多轴钻床,这玩意儿听着就十分夸张。

可这个多轴钻床,不过是众多机床设备当中,极为不起眼的一个罢了。

除了这一点,之前陈国华已经改造完毕的板簧生产车间,此时的效率,那真的叫一个快呢。

汪兆惠听得直流口水,“我说老段你真不够意思,你要知道,要不是我力排众议,多次在大会上,力挺你们北汽制造厂,你们哪有那么多钢铁进行生产?”

“我可是听说了,这位小陈同志的两个研究机构,可是消耗了不少钢铁呢.”

“你小子就应该早点安排小陈来我这儿,你看看我现在”

说着说着,汪兆惠就开始诉苦了。

他是真的很苦,上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增加钢铁生产规模和数量。

虽说吧,他也觉得报纸上面说的那些话很有道理,我们不应该盲目去追求钢铁的产量,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发展才行。

但,命令就是命令,文件都下发了,汪兆惠就算是死,那也必须把规定量的钢铁给生产出来。

段云平闻言,点头表示理解。

甭看他们转业之后,成了工厂的一把手,好像当了土皇帝似的。

其实不然,命苦着哩。

要知道,每个工厂,都是有自己的生产任务指标的。

每一个指标,看似很少,实际上是非常多的。

只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的工人,技术不够娴熟,生产力落后。

所以,同样是生产一辆汽车,在同等时间和技术工人等前提下,人家外国已经生产了一百辆,而内地也才生产十几辆罢了。

甚至,可能都没有呢。

这就是落后生产力的对比。

“老汪,你放心吧,小陈既然已经来了,那你们钢铁厂目前的这个问题,嗯,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面对段云平的自信,汪兆惠除了点点头附和一下,内心却是一点底儿都没有。

尽管陈国华被段云平吹嘘得很厉害,可汪兆惠也是第一次接触对方啊。

实力这东西,可不是靠吹出来,何况,隔行如隔山。

钢铁厂跟北汽制造厂,看似有关联,其实并不多。

此时的熊大福极为殷勤地在前面介绍着,为陈国华介绍他们钢铁厂在去年九月份建成的三吨侧吹小转炉。

“陈同志,您可能不知道,在这个小转炉之前,我们钢铁厂还没有办法生产钢材呢”

“不过现在已经结束了这个有铁无钢的尴尬历史.”

陈国华听着有些不是滋味,唉,这个艰苦困难的时代啊。

“对了,熊主任,贵厂现在有没有轧钢生产线?”

转了一会儿之后,几乎都看了大半,陈国华突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额,现在还没呢”

熊大福闻言,顿时有些尴尬地说道。

轧钢生产线这玩意儿的投资可不小,京城钢铁厂虽说也很牛逼,但关键是上面没有钱啊。

全套设备下来,少说也要几十万到百万才能下得来。

因为这一套设备需要加热炉、轧机、切割机和辊道输送设备等,仅仅只是一个对钢进行预热处理的加热炉,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生产和制造出来的。

而陈国华此时却是看向身后的汪兆惠说道:

“汪书记,如果我能提供技术资料和图纸,你们钢铁厂能自己研发制造一套轧钢生产线设备么?”

后者闻言,思索了一会儿,道: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们现在缺的不是这个,而是提高钢铁产量的设备.”

这就有些尴尬了。

原本陈国华想要敷衍了事,打算给一套轧钢生产线的技术和图纸就算了。

毕竟钢铁厂那么大,生产钢铁的每一个流程,想要改进的话,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此前,汪兆惠也确实帮助过段云平,但现在陈国华要来还债的话,恐怕要搭进去他小半年的时间。

因此他肯定不太乐意啊。

“好的,汪书记,我知道了。”

陈国华冲对方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现在看来,他还真得认真对待一下,看看从什么地方入手了。

讲真的,提高生产力的这件事,他自认为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奈何很多办法都是大工程,可能他提出来之后,对方也未必敢冒险。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需要认真思考。

毕竟现如今他不太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对方也不会接受大投资的工程改进项目,更不可能接受耗费时间很长,以及耗费太多人力的工程。

有这些顾虑在,那么他就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平衡点,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老段,看来小陈也不太行啊。”

汪兆惠皱了皱眉,担忧说道。

心里却早已经叹了一口气,果然,不能有太多的期望,否则的话,就很容易失望。

段云平闻言,却没好气地说道:

“我说老汪,你好歹也是一把手,这点养气功夫都没有?淡定一点,急什么呢?”

靠!

事儿又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他当然可以说这些看似安慰别人的话,其实就是风凉话的话。

汪兆惠瞪了对方一眼,如果两人不是多年老友了,他现在指不定给对方甩脸色了。

“那你帮我问一问,看看他现在是什么情况?”

“吃饭也要先做饭吧?人家小陈这不是在想着呢么?你要是真这么急,那我可把人带走了啊。”

见段云平这么说,汪兆惠只好不再吭声了。

前面走着的陈国华,此时还没想到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而这会儿,熊大福已经领着他逛完了大部分厂房、车间。

整个钢铁厂自然是非常大的,现在逛完了,午饭时间也已经过去了。

食堂包房里,众人坐着吃饭闲聊。

餐桌上摆了七道菜、一道汤,还有两瓶五粮液。

之所以没有摆放那么多酒,自然是因为不想把陈国华给灌醉了。

前几天不是刚说了要降低粮食份额嘛,所以现在吃饱最重要。

菜过三巡之后,餐桌的气氛倒是挺和谐的,可有人却急了。

眼看陈国华一直不吭声,段云平又在顾左右而言他,都没有直入正题,汪兆惠顿时开口冲前者说道:

“陈同志,刚才您也参观了我们钢铁厂,不知道您现在对我们厂有什么看法呢?或者有没有什么改良的意见?”

“可能老段没跟你说过,我这个人啊,十分开明,什么意见建议都能听得进去.”

“当然了,我也部队出身的,可能性子会比较急,这个还请陈同志多多担待一下.”

一把手都将自己的位置摆放得那么低了,可想而知汪兆惠是有多么着急了。

要不是旁边的熊大福不适合开口,汪兆惠也不至于亲自出马了。

只不过,汪兆惠明显是不太了解陈国华,否则的话,完全可以从陈国华的父亲这边入手,拉近彼此距离,那就更好聊天了。

其实,此时的陈国华,仍然在思考着问题呢。

现在听到对方已经明着询问了,他便知道自己不能再思考下去了。

于是,他便放下筷子,道:

“汪书记,我也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什么也不懂,刚才我也不是有意憋着不说话,而是我正在思考您刚才说的建议这个问题”

“其实来之前,段书记就跟我简单聊过贵厂目前的情况”

“另外,我母亲特别喜欢看报纸,我大嫂也是,所以我也有关注报纸,注意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报纸上面关于京城钢铁厂的钢铁产量这件事.”

事实上,钢铁产量是从五七年开始,就一路在飙升。

这背后涉及到了大国战略的问题,深层次原因暂且不说,但钢铁产量提高的同时,需求量也一样在提升。

不仅仅像是北汽制造厂这样的单位继续更多的钢铁,就比如说江城那边的长江大桥、火车、军工企业的大炮等等。

几乎是全国各地,都需要庞大的钢铁来应对日益高涨的需求。

特别是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全国都掀起了炼钢大热潮,其实也说明了这个时期的内地,真的很缺钢铁。

“所以我知道贵厂每年的钢铁产量指标肯定很高,那么最迫切的需求,应该是提高生产力”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汪兆惠顿时感觉遇到了知音,便殷切地看着前者,追问道:

“那么陈同志您现在是有什么建议呢?”

“汪书记,我现在就是在纠结一个问题,贵厂有多大的魄力呢?”

见陈国华这么说,包房内的众人,全都惊愕不已。

汪兆惠挑眉了一下,询问道:魄力?这怎么说?

陈国华竖起四根手指,道:

“针对京城钢铁厂的情况,其实我有四种解决办法,如果能搞掂其中一个,那么应该是可以较大地提高目前钢铁生产效率的.”

四个?

段云平、汪兆惠、熊大福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特别是汪兆惠等人,直接惊呼了出来:

“真的有四种办法?”

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个傻问题之后的汪兆惠,立马清了清喉咙,改口道:

“陈同志,我是想问,您说的这四种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难怪刚才陈国华询问自己有多大的魄力,难怪刚才陈国华一直纠结着不吭声。

合着真的是在憋大招啊?

他们京城钢铁厂想了那么久,也就那么一两种办法,而且大部分都很难实现。

主要原因也简单,一来是技术不成熟,二来是设备不支持。

这个阶段的京城钢铁厂,其实大部分设备都是进口来的,嗯,从北方那边过来的。

其实现在的钢铁厂,还有不少北方那边的工程师呢。

“汪书记,是的,没错,就是四种办法,而且这些技术和图纸,如果您需要的话,半个月之内,我就能拿出来给您”

陈国华再次开口,大家又惊呼了起来。

半个月就能搞掂了?

“你们别误会了,其中有两种技术,其实是我之前关注报纸的时候,自己瞎想的,一切都还需要实际验证了才行”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汪兆惠等人的神色这才稍微缓和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那也是两种技术啊,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强了么?

只有段云平目光一凝,心中早就被震惊到了:小陈这臭小子,还真是喜欢藏一手啊。

也只有汪兆惠他们不了解陈国华的情况,所以才会被他忽悠了。

跟陈国华打过那么多次交道的段云平,当然十分清楚,陈国华每次拿出来的技术,几乎都是完美的。

只要设备、工人等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都是可以实现的。

“陈同志,您说说看,到底是怎么样的技术呢?”

说话间,汪兆惠的语气更加尊敬了,眼里也有了光芒。

“第一种的话,也不是什么新的建议,我相信汪书记、熊主任你们都知道,甚至段书记您也听说过了.”

“我也听说过?”

段云平错愕了一下,他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便好笑地问道:

“那你说说看,是什么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