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一门忠烈(2 / 2)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随后,陈恭禄又简单说了一下,六姐陈桂英其实是在嫁人之后,才跟着一起去了大西北的。

她和她男人危裕民都是科研人员,去那边也是干大事业的。

陈国华半晌无言,这个家,还真是让人敬佩万分啊。

随后,他又提出了疑问,毕竟他大哥是一九二零年生人,如果还活着的话,现在应该是三十八岁了。

并且他大嫂胡萍姑现在看起来也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妇人。

按照道理来说,他们两口子应该是早早结婚了,那么现在应该不止一个孩子才对吧?

老陈他自己都是十八岁结婚,十九岁有了老大陈国振的。

那么陈国振这个当大哥的,即便是二十岁才结婚,也应该有几个孩子才对啊?

听到陈国华的话,陈恭禄脸上再次浮现了悲伤的情绪。

便是胡萍姑也同样红了眼眶。

“国华,我和你大哥确实有过三个孩子,不过”

她跟陈国振的大儿子,其实跟陈国华同年出生的。

然而,三个儿子当中,目前就只有陈援朝这个孩子活了下来。

更具体的情况,胡萍姑已经泣不成声了,陈国华连忙表示他不应该问的。

后者实在是没有想到,他随意的提问,揭开的却全是撕心裂肺的伤疤。

此时此刻,他都不敢再开口说话了,生怕又惹得客厅内的众人,再次悲伤落泪。

过了好一会儿,甘如霜说起了陈国华的事儿,客厅的气氛这才稍微欢快了一些。

得知陈国华刚参加完高考,并且很大概率会被北大录取,陈恭禄等人还是非常高兴的。

家里又出一名大学生了,真是太好了!

聊着聊着,话题又聊到了陈国华那三个妹妹身上。

现在问题来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陈国华是没办法离开京城的,他在北汽制造厂当设计员,九月份还要进入北大读书。

除此之外,他也不可能抛弃陈小月她们三小只不管。

反观陈恭禄这边,他们在金陵那边也有自己的工作,在京城待一段时间还行。

可若是长时间的话,肯定不行。

要让他们全都调来京城,那也不现实。

此事只能从长计议了。

又过了一会儿,云婉裳醒了过来,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

她来到客厅之后,就一直拉着陈国华的手不放开了。

提及接下来的安排这件事,云婉裳知道陈国华的情况之后,便表示道:

“老头子,我就不跟你们回金陵了,到时候我给南大校长写封信,你替我交给他,我就提前退休了。”

云婉裳是南大教授,而且还是五六年评定的二级教授,比甘如霜还高一个等级呢。

工资高,加上她还有稿费收入,即便是五十五岁就提前退休,那也不碍事。

何况,之前陈家之所以从京城南下金陵,除了陈恭禄想要跟随老许之外,也有离开京城这个伤心地的意思。

毕竟建国那一年,陈家也跟着搬进了京城。

然而随着北方战争的开始,陈家的几个孩子踏过鸭绿江之后,却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也因此,京城便成为陈家的伤心地,很快便南下金陵了。

现如今,他们唯一的小儿子找到了,云婉裳想要弥补这缺失十三年的母爱,牺牲一份工作而已,她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的。

再不济,她还能申请调往京城这边的大学。

她一个二级教授,就算是去北大任职,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听到她这么说,陈恭禄叹了一口气,随即便表示支持。

连胡萍姑和陈梨花两人也都表示支持,就是陈援朝这个小家伙,却也想跟着留在京城。

陈援朝今年九岁了,他是四九年那一年出生的,他父亲陈国振那则是第二年在北方战争牺牲的。

原本他不是叫陈援朝的,但由于他父亲的牺牲,为了纪念他父亲,便在他父亲牺牲之后改名了。

“好好好,你想要留下来的话,奶奶答应你。”

云婉裳慈祥地微笑着,宠溺地看向大孙子道:

“以后你留在京城读书,让你八叔教一教你,争取啊,以后也当一个大学生”

八叔?

陈国华嘴角微微抽搐,不知不觉间,自己突然就是当叔叔的人了。

他也才十七岁啊,还没成年呢!

边儿上的甘如霜,此时也是很开心,提议让云婉裳入职北大,说不定以后还能给国华上上课呢。

提起这个,陈梨花突然朝她弟弟问道,“弟弟,你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填了什么专业啊?”

“计算机专业。”

额!

这个专业触及到了陈梨花的知识盲点,因为她对这个专业知之甚少。

或者说,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计算机,或者是完全不了解。

然而陈国华上辈子学的专业就是计算机啊。

只不过,上辈子的计算技术跟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差别非常大。

这个话题并没有继续展开来聊,云婉裳已经岔开了话题。

“国华,带我们去看看你家看看吧,顺便看看你那三个妹妹。”

关于云婉裳的病情,陈国华也不是很懂。

刚才她在屋里睡觉的时候,老陈还简单说了一下,她是精神失常导致的。

具体原因,自然是因为她那几个孩子都留在了北方战场,备受打击之下,才变成这样的。

不过现在看来,她已经好很多了。

“好的。”

陈国华笑着起身,可他母亲的手还是没有放开。

还是陈恭禄上前劝说,云婉裳这才放开了手。

出门的时候,陈国华才想起来,自己的自行车还在北汽制造厂的停车棚里放着呢。

好在这边的胡同,到南锣鼓巷也就是两公里多一些的距离,并不算很远。

走路过去,问题不大。

于世勋和甘如霜两口子也都跟着一起过去。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来到了九十八号院。

正在院子里玩耍的陈小敏等小屁孩,看到有外人进来,都很好奇。

可当陈小敏看到她大哥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高兴,而是惊慌地往家里跑去。

因为她大哥说过,在家里要背书看书。

尽管于沫离会帮陈国华盯着她们,可下午的时间,于沫离需要去书店那边。

于是就给陈小敏她们钻了空子。

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儿,可陈小敏就是做贼心虚。

“陈小敏,你跑什么?”

看到小家伙奔跑的身影,陈国华顿时气笑了。

大喊一声,却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让小家伙跑得更快了。

陈国华顾不上那么多,快步跟着跑回家里。

身后,云婉裳、陈恭禄等人都笑呵呵地看着。

只有甘如霜还跟王大妈这些邻居,有说有笑地打着招呼。

她来过九十八号院很多次了,自然跟王大妈这些邻居混得熟悉了。

邻居们看到又来了这么多人,都十分惊讶和好奇。

纷纷跟甘如霜打听都是谁,来这里干嘛来了?

却在这个时候,门口那边,谢小芳主任等街道办也进来了。

这下子,院子里就更加热闹了。

大热天的,咋地来了这么多呢?

谢小芳还是认识甘如霜的,而且也认识云婉裳和陈恭禄。

因为甘如霜他们住的胡同,其实也在她管辖的街道范围内。

云婉裳和陈恭禄两人以前住的院子,其实就是现在于世勋两口子住的院子。

“嚯,陈领导,云教授,你们回来京城了呀?以后是常住在京城么?”

看见陈恭禄和云婉裳两口子,谢小芳的眼睛雪亮雪亮的。

本来她现在来九十八号院,或者说最近执行的任务,就有些难以推广。

准确来说,最近国家这边新出了一个政策,那便是公房转私,实行买断政策。

而买断公房嘛,涉及到的一点,那便是钱!

九十八号院的邻居们,就没有几个工资高的,但陈国华是个例外啊。

让谢小芳没想到的是,现在还遇到了云婉裳。

如果云婉裳回来京城的话,那么绝对需要房子。

而她又是二级教授,绝对是有钱人,买房子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嘛?

“是谢主任啊,你怎么知道我以后要常住京城了?”

看到老熟人,云婉裳的心情挺高兴的。

“我就是猜的而已,没想到你们还真打算回来京城啊?”

谢小芳顿时惊喜万分,当即便跟云婉裳等人聊起了公房买断的事儿。

现在价格还不贵呢,便宜得很。

看房子的面积、地段等,一般来说,如果是三进大四合院,那就是大几千人民币左右。

如果是普通的二进四合院,那就是两三千。

毕竟有些二进四合院,还带着一个小跨院呢,价格肯定又是另说了。

这个价格,其实跟建国后的五一、五二那几年是差不多的价格。

云婉裳听着也是心动不已,如果真的可以买一套四合院的话,那到时候可以让陈国华他们四兄妹搬过来一起住啊。

一家人住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如果每天见不到她的小儿子,她怕是会伤心,甚至可能旧病复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