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2章:外巡遇坎儿!聪慧如苏景明,也做了一次冤大头(2 / 4)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但仅凭他为如此多的乡下妇人甚至半掩门之女提供生计,以及道出那句经商是为让更多的百姓有钱赚,便值得令人尊重。

一名商人能有这样的觉悟,非常稀缺。

苏良也想通过他,了解一下济南府的商贸状况。

与当地商人交流,比查看地方官府提供的各类数据更能了解实情。

“我大宋所需的就是这样的商人,若有可能,我定要将他立为典型,引导天下商人效仿!”苏良喃喃道。

作为一名全宋变法的主策人。

苏良看到这样一位为百姓生计考虑的商人,就如同三伏天喝下一碗拔凉拔凉的井水一样开心。

……

随即。

苏良便在长清县溜达了起来。

他并非是盲目溜达,而是有任务地巡视。

他需要看一看地方的道路、桥梁、田地、县学、武学等是否合乎标准,这反映着地方官府的执政能力。

他需要听一听老农工匠、书生商人对各种变法之策的评价,以此确定变法策略是否执行到位以及到底有没有出现畸形。

他还要去长清县的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瞧一瞧,看一看有没有狗仗人势的泼皮恶霸鱼肉百姓。

……

日近黄昏。

苏良心情美好地回到了月上人家客栈。

出门时,因许重德招女工,他心情甚好;回来时,因未发现任何问题,他的心情亦好。

苏良刚回屋没多久,许重德便来了。

他邀请苏良前往客栈斜对面的酒馆一聚,喝酒聊天。

苏良爽快答应。

酒馆包间内,二人相对而坐。

片刻后。

各色菜肴上桌,都是苏良喜欢的地方特色菜。

许重德抱着一个五斤的酒坛,道:“苏兄,此酒名为莲藕酿,乃当地百姓自酿,外地人很难喝到,其劲道甚大,你品一品。”

当即。

许重德掀开坛塞,为苏良倒了一碗,又为自己倒了一碗。

苏良端起酒碗,浅尝了一口。

“入口甘冽,微甜中带着些许苦涩,有解乏之功用,好酒,好酒!”

“苏兄实乃懂酒之人,来,我们干了!”许重德端起酒碗。

“砰!”

二人酒碗相碰,然后一饮而尽。

随即,二人便闲聊起来。

“苏兄,在我眼中,全宋变法之策甚好,其让更多普通商人有了用武之地,像我,以前根本做不大生意,因要向官府打点,要防止被权威抢了生意,又怕被歹人抢了,但是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做生意就是做生意!”

“我的目标是能将济南府的丝织品发扬光大,不仅要做贡品,还要做百姓们都穿得起,穿的舒服的丝织品,江南的刺绣算什么,总有一日,北方的工艺一定能超过江南。”

“我最崇拜的就是曾经的齐州知州王介甫和通判司马君实,这二位,那是真拿商人当亲人的父母官,若没有他们,济南府怎么可能有如此盛况!”

……

许重德甚是能说。

虽然他的很多说法,苏良觉得都有些浅显。

但对他的这种经商态度还是较为倾佩的,不自觉的,就与他深聊起来。

苏良还忍不住为他讲了许多做生意的大道理,引得许重德不断点头。

二人从全宋变法聊到济南府,从济南府聊到丝织品,从丝织品聊到济南府的商人们……

二人相谈甚欢,足足聊到深夜,将五斤莲藕酿尽数喝完后,又喝了一壶清茶,才散了场。

……

翌日。

许重德在月上人家客栈的招聘继续。

一些没有契约的半掩门女子也纷纷前来报名,许重德基本都会全部接收。

与此同时。

一些报过名的女子已经带着行李,坐着马车被拉走了。

那名“卖身葬父”的玉莲,花了两日埋葬了其父亲后,也坐上马车前往了济南府。

……

这日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