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8章:赵祯:绝不能让苏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那大宋朝廷就要背负“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的罪名。

有此污点在,大宋名声受损,日后哪还会有部落或小国敢依附。

并且。

辽国、西夏两国定然也会以此事讽刺大宋,甚至大宋民间的百姓都会觉得朝廷过于残忍,有失治国之道。

后世史书上都会批判赵祯与一众中书相公,认为此举甚是暴虐,非明君良臣所为。

而苏良在文书上表达的意思。

明显是要算在自己身上,是自己临时起意,大行杀戮。

但如果放在苏良身上,就要重罚苏良。

此非小罪。

轻罚不足以平息天下对这种暴虐之举的愤怒。

赵祯想了想。

将两府三司的相公都宣了进来。

……

众相公来到垂拱殿,知晓此事的来龙去脉后,也都皱起眉头,争吵起来。

“景明实在是莽撞,实在是糊涂啊!即使交趾军意欲入我宋境生乱,将其强行截住不就行了,在交趾境杀属国之兵八千人,这……确实有失大国威严,让我们如何保他?”宋庠有些气愤地说道。

富弼瞪眼看向宋庠。

“我不觉得景明莽撞糊涂,景明此举乃是要彻底将交趾打垮,让南境那些想要生乱者断了念想,使得南境久安,此举对我大宋裨益甚大!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那此事能让朝廷来担吗?”

“无端杀戮属国之兵等同于屠戮我们自己的百姓,并且还是八千人,若咱们护住景明,承认是朝廷之意,那咱们所有人都将遭到后世百姓的唾骂!此举,不仁,不义,与我大宋礼制背道而驰,咱们所有人包括官家,都将遭到后世的唾骂!”

“宋相,在你眼里就只有朝廷的脸面吗?景明此举,虽然在明面上输理,但却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稳固。”

“大家应该都知晓景明的脾气,知晓他将全宋变法看得有多重要!他是为了防止我们北境有战时,交趾突然偷袭,方才做出了这样损己利国之事,此等毫不顾忌自己名声的护国行为,你们谁能做得出来!”吴育面色铁青地说道。

“我们都知景是此意,但是现在如何收场呢?是朝廷担其责,还是严惩苏景明?若严惩,又该如何惩,才能彻底解决此事!”张方平开口道。

这时,首相文彦博站了出来。

“依照景明在文书中所言,他是准备自己担责,咱们当下要考虑的是如何惩罚景明,才能平息事端,保证大宋国体无损,让天下人说不出闲话来!”

枢密使曾公亮道:“此事发生在交趾境内,我们又没有任何交趾欲攻大宋的证据,相当于是坐实了景明‘无端屠戮八千属国之兵’之罪责,就算将罪责降到最低,也是勒停。”

勒停,即一撸到底,罢黜苏良的所有官职差遣。

不过,若不除名,便还保留着进士身份。

“勒停?景明刚刚擢升为御史中丞,全宋变法又不能没有他,我不同意勒停!”

三司使王尧臣撇嘴道。

“你不同意?你不同意有何用!不重惩景明,上至官家,下至朝廷百官,都会因此事而留污名,导致大宋国体受损?这个罪过谁来背?谁又能背?”宋庠瞪眼说道。

王尧臣想了想,道:“官家,不可勒停啊!只要不勒停,依照景明的能耐,两三年便能再次成为御史中丞,若勒停,我大宋变法一柱便可能立不起来了!”

听到此话,赵祯顿时眼前一亮。

“对,不能勒停。”

赵祯神情坚定地说道,“依照景明的能力,即使让他做一个小官,他也能迅速立功擢升,即使他没有立功,朕与众卿也能想法将他提上来。”

“景明损己利国,我们不能让他吞下这天大的委屈!”

这时。

富弼道:“臣无异议,不过景明恐怕无法待在御史台了。”

若让苏良仍在御史台就职,官员们必然还会有一大堆怨言。

赵祯点了点头。

这时。

王尧臣道:“官家,让景明去三司吧,臣愿护着他!”

一旁,宋庠道:“此等惩罚,恐怕难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啊!”

听到此话,赵祯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

“给天下人一个交待?诸位相公可愿苏良勒停?我大宋百姓可愿苏良勒停?想要重惩苏良的不过就是一些顽固不化的朝臣,在变法中利益受损的商贾地主而已,至于辽、夏、高丽等国,不过就是想看我们的笑话而已。”

赵祯缓缓站起身来。

“此次,苏良整顿南境官场有功,剿灭侬军之功绩更是仅次于狄青,但犯有‘错误指挥,无端杀戮属国之兵'之罪,朕决定,连降数级,让他去谏院任左正言,职阶从七品。”

三品落到从七品,此等连级落,也是没谁了。

“谁若不满意,让他来寻朕!”

“此外,待苏良返京后,让他向交趾写一封道歉信。随后,朕再赔偿交趾一些瓷器、绸缎之类的物品,物品可稍贵重一些,朕不相信交趾王敢不领情!”

“诸位能接受此等解决方式吗?”

这一刻,众相公对赵祯肃然起敬。

虽然此事徇了私,但乃是为公徇私,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徇私。

文彦博露出一抹笑容。

当下的苏良不宜待在御史台,但却谏院却也可行。有欧阳修为他撑腰,无人敢针对苏良做些什么。

顿时,众臣纷纷拱手,道“臣无异议。”

这时。

三司使王尧臣朝前走了两步,再次拱手。

“官家,臣以为不应赔偿交趾贵重之物。如今交趾畏我大宋如羊畏猛虎。我们若赔偿重礼,恐怕他们会觉得我们被他们的控诉吓到了,没准儿他们会更加嚣张!”

“当下,国库虽有钱,但也必须该省省,该花花。”

“往昔,我们被辽夏欺负,就是因为我们太儒雅,太讲道理了!”

“对外,臣觉得我们在不输道理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地野蛮霸道一些。”

“臣建议,官家下令在交趾边境多开设两个榷场即可。南方商贸繁荣起来,两国百姓就有钱了,我们宁愿将这些钱给两国边境的百姓,也不能给交趾王。”

“有道理,还是三司使会花钱!”赵祯赞许地说道。

随即。

赵祯又道:“接下来,此事传出朝堂、传到民间后,定然有人以苏良损害国体尊严为由弹劾他,如何将这些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就劳烦诸位了,此事的处理结果,在苏良回来后再宣布!”

“臣遵命!”众相公齐齐拱手。

……

两日后。

苏良率兵攻打交趾兵的事迹便传到了汴京城的民间街头。

百姓们议论纷纷。

有人称苏良实为天神下凡,有人指责苏良过于暴虐,也有人称苏良之举全都是为了大宋南境的长治久安……

还有一些官员,集体上奏。

攻击苏良杀戮成瘾,暴虐无道,损大宋之体面。

对于这些奏疏。

赵祯全都压了下去,称待苏良返京后再议。

……

九月初八,湘水之上。

苏良惬意地躺在甲板的椅子上,晒着秋阳,望着湘水两岸的秋景。

心情甚是惬意。

他知晓,回去之后将会遭到一些人辱骂,甚至会受到重惩。

但他并不后悔这样做。

他知,自己即使被罢黜,也能很快擢升。

当下的大宋,离不开他。

且他是为大宋之利而损己名,官家绝对不会让他受大委屈的。

至于后世之名,苏良完全不在乎。

他笃定。

在后世史书上,他的政绩名声最多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明日之事,还是明日再想吧,我现在要做的,是欣赏一番沿途的美景,品尝一下各地的美食!”

苏良看向孙胜,道:“孙胜,记着啊!遇河边州府的大小码头都要停,小码头你们去岸上寻找美食,大码头,我亲自去,咱们十月中到汴京城就行。”

“好嘞!”孙胜笑着道。

跟着苏良的他,已成了半个美食家。

(本章完)